這個雙十一,用AI的賣家領先了麼?
點擊圖片▲立即瞭解
“本想着用AI能省主播的費用,結果一天虧掉了一個主播的月工資。”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過去每個工作日花兩個小時給商品起標題,現在用AI,10個標題差不多30分鐘內就能完成。”
“產品展示圖、宣傳視頻、短視頻拍攝腳本,幾十秒能生成一大堆,豐富又多樣,合算下來,每張圖的成本只有幾塊錢。”
除了搜索,電商已是當下公認的AI商業化落地最普遍的場景。
有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AIGC類App的月活躍用戶規模達6170萬,同比增長653%。
快手的半年財報提到,上半年,近2萬名快手商家使用快手AI輔助經營,二季度營銷客戶的AIGC營銷素材消耗單日峰值達到2000萬元。
在抖音,2000元一個月的AI主播爲商家節省了不少搭建直播間的成本。
跨境電商也掀起AI熱潮,義烏的外貿老闆白天做生意,晚上上“AI課外班”,捲了起來。
需求之下,各大巨頭也紛紛加碼佈局,繼續All in內嵌式AI應用,推行智能營銷、AI導購、AI翻譯……
有海外機構測算,2023年,全球AI電商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約爲60億美元,預計到2031年,將以年複合16%的增速,增長至近200億美元。若換算成營收規模,這個體量能超過2023年的百度和快手,相當於憑空多出一家前十強互聯網公司。
另一方面,“AI騙局”“AI割韭菜”等說法在社媒上頻繁出現。一些自媒體和機構利用“不學習AI就會被淘汰”等論調製造焦慮,藉此瘋狂牟利。一些平臺,也藉機向商家收費、漲價。
今天恰好是“雙11”的正日子,在內卷嚴重的存量時代,電商從業者們都是如何看待AI的?這個雙十一,它們幫上忙了馬?
我們做了一番小小的調查。
他們說AI不錯
今年,央視參與調研的一份數據顯示,36%的廣告主已開始在營銷活動中使用AIGC技術;其中,86%的廣告主認爲AIGC技術在提高創意設計、內容生產效率等方面是有力輔助。
做傳統電商的黃鵬向小巴透露,他所在的團隊,無論是一線運營人員還是設計師,都已能夠熟練使用AI來產出營銷內容,除了降本增效,一些崗位的工作方式也因此而改變:
“做布料美工的小夥伴,以前甲方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們想要的樣式,溝通起來很累。有了AI以後,先出個上百張圖,丟給客戶,挑完了再做精修。過去是害怕PS一個個做,一稿要改十幾次,實在吃不消,現在設計師沒壓力了,反而是運營有了選擇困難症。”
另一位電商從業者豐年老師告訴小巴,各種AI可以結合起來使用:
“比如我賣內衣,我們的技術,只需要商家把產品圖片發過來,我們把內衣穿在假人模特商訓練好,就能用AI生成模特試穿圖,非常真實,表情自然,不存在版權問題。本來模特要錢,尤其是內衣模特價格昂貴,攝影師也要錢,人工成本非常高,現在都可以省掉了。”
在跨境電商領域,商戶們常用平臺提供的AI翻譯官、AI商品管理等服務。有商家表示:“只需要拍一段中文視頻,上傳到平臺,視頻就能自動被轉換成36國語言,聲音、口型都一致,完全看不出來是AI做的,訂單量因此增長超過10%。”
有的AI還能夠幫忙給老外寫郵件,只需輸入公司和產品名稱、潤色內容,就可以一鍵生成高質量的客戶開發郵件,還能管理、分析上百個客戶。
“大客戶回覆率提升了50%,之前不少業務員很牴觸寫客戶跟進分析報告,也開始變得主動和積極。”
使用AI軟件進行翻譯
智能客服,也是衆多平臺力推的AI幫手,一位做化妝品類目的商家表示:“之前消費者的提問包括成分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比較發散。後來使用了智能客服,人工壓力大大降低,專業度也有了保證。”
數據顯示,以京東爲例,今年2月,智能客服的答案覆蓋率已經達到99.5%,輔助回覆率達45%。
在直播電商領域,AI數字人直播大大降低了帶貨的成本。有商家說:“有了AI,可以實現24小時帶貨,成本從搭建真人直播間的幾萬到幾十萬,減到了幾千塊。”
除了“替代人工”,AI也開始在供應端產生影響。
比如珠寶類目,有商家表示:“之前,企業只能做到一個季度推一波新品,因爲要先歷經‘設計—開模—找模特拍攝—修圖—測品’等一系列流程,然後才能推新。現在流程變成了‘ 設計—用AI生成商品效果圖—測品—只生產更受消費者歡迎的款式。’”
“在AI的助力下,推新週期在縮短,成本在降低,庫存壓力在下降,柔性供應鏈正在變得更加敏捷。”
他們說AI不行
雖然應用已相當普遍,但在此階段,不同的人對AI的作用也有不同的看法。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每日經濟新聞》做了一份調查,有超36%的消費者對現有AI電商工具、服務體驗感“一般”甚至“不滿意”。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認爲AI還需要提升推薦準確性和溝通智能性。
對此,黃鵬表示,即便是最簡單的做圖,AI的“智能”也十分有限。
“瑕疵和真實性還有待提高,因爲現實會有大量的無序元素存在,比如神情,AI生產的圖片往往更細膩,讓人覺得這樣的場景不符合現實。”
他舉出一個具體例子:“比如我們生成一個幼兒園小朋友跳操的圖片,小朋友們都是整齊劃一,這就是明顯太有序了,現實中的幼兒園小朋友是形態各異的,不會統一起來。說穿了,以藝術爲創意的繪畫,AI繪畫根本就代替不了人工。”
從事短視頻和直播電商的王煒也沒少吐槽AI,他表示,因爲賽道的關係,團隊甚至已經放棄了AI。
“有些短視頻平臺就希望你貢獻原創內容,用AI做的東西,被平臺識別後就會限流或斃掉。這是其一;其二,很多成交場景,AI還是沒有‘人味兒’,打動不了消費者。”
關於“人味兒”,他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種草”帶貨:
“比如說我賣衣服,核心賣點是圖案,AI可以做落地頁和背景視頻,但吸引人的頭圖和視頻,還得實拍。我們測過,AI的跳出率會高出一截,數據差了平臺就不給流量,沒競爭力。兜兜轉轉一圈,還得去找網紅試穿打廣告。”
另一個則是直播間和觀衆互動的部分:
“AI無法精準即答,也不能像人類主播一樣調動情緒,在關鍵時刻進行‘逼單’等操作。我身邊有朋友嘗試過用AI做錄播,模仿同行,結果別家真人一天賣十幾萬,AI只賣了三四百塊,電費和設備錢都賺不回來。最開始沒搞明白狀況,以爲是流量不夠,結果越投流越虧。本想着用AI能省主播的費用,結果一天虧掉了一個主播的月工資。”
雙十一直播間
同樣的“互動難題”,也出現在“AI客服”上,黃鵬表示:
“大部分AI客服,都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居多,這些機器人基本上能處理商品信息和一些簡單問題,但要進行有邏輯的對話就不行了,因爲中文博大精深,千人千面,無法精準回覆。已經有很多網友在吐槽了,他們甚至比較了在不同平臺上需要輸入多少次‘轉人工’,才能儘快聯繫到真人客服。”
差異在哪裡?
和多位商家聊下來,小巴明顯感覺到,不同商家對AI的信息和認知差異還是挺大的。普遍的看法是,AI的作用有多大,要看具體的業務模式。
黃鵬認爲:“從使用方的角度,我們並不排斥AI。但其實際效果因人而異,至少並不是每家商戶都願意採用。然而,目前許多平臺正在強推,有的平臺,今年的續費上漲了一兩萬,有點藉着AI割韭菜的味道。”
對此,王煒也直言不諱地說:“就是割韭菜啊,特別是那些工廠,那幫人沒有做內容、做運營的能力,是被割的重災區。”
以直播電商爲例,王煒總結到,中高頻購買的“標品”,比如日用品,或者在價格上有很大優勢的商品,AI能代替真人;但高溢價、帶功能性種草的“非標品”,或者主打情懷、故事的直播間,AI銷售還不能成立。
“比如說直播間賣手串。這種商品,外觀上看都長一個樣子,有人賣29,有人賣299,玄學在哪?材質結構不同,這靠圖文肯定解決不了,就得在直播間靠真人來說。還有比如你賣羊毛衫,得有模特試穿,需要鏡頭遠近來回切,以及當場做一些燒絨試驗吸引眼球;或者你賣樂器,賣吉他,彈一下,聽聽音色,這些還都需要真人來完成。稀裡糊塗用AI代替人,就等同於被割。”
銷售鋼琴等樂器的直播間
而既用AI做自有電商,也做AI電商代運營的豐年則表示:“實際上,不是說AI完全取代人,但就經驗而言,絕大多數情況下,能拿到AI電商結果的團隊,其實都是找到了一種人與AI相結合的降本增效的方案。”
“舉個例子,我們服務的工廠環境的零食類直播間,不露臉,但還是需要真人來露手。因爲正常人直播久了情緒一定會下去,那我們就用AI解決聲音,AI合成全程亢奮飽滿的賣貨音頻話術,讓直播間24小時都充滿激情,效果很好,投產比從1:1.5翻到了1:3.5甚至更高。”
正因爲降本增效是剛需,在當下,做“AI落地服務商”也成了是一個吸引人的創業機會。
“我認爲現階段很多AI創業公司的方向都選錯了,不應該再去卷技術,而應該去卷運營、服務和體驗。我們團隊沒有一個程序員,但是每個成員都會把所有的AI工具會結合起來使用。這樣一來,團隊內AI的最高水平,就是平均水平。因爲一個AI運營顧問探索出成果了,相當於其他所有人都會了。我們只需要不停積累案例。”
結語
去年11月,也就是一年前,比爾·蓋茨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說:“在五年內,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AI私人助理,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吳老師曾在演講中認爲,“可能不需要五年。”
對於技術的樂觀源於一個基底:近30年來,中國趕上了互聯網革命的頭班車,也成爲了被互聯網改造最徹底的國家。尤其在應用層面,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消費羣體,是最好的戰略資源。
如今,儘管還在起步階段,但敢於嘗試的中國創業者,有望將這一戰略資源發揮到極致。
電商亦或是一個小小的“雙11”,也都是極好的試驗場,當我們整理完賣家們的期許和吐槽時,或許某一分鐘裡,就醞釀着新的機會。
本篇作者|袁一音|責任編輯|何夢飛
主編|何夢飛|圖源|VCG
超級會員,買一年得兩年
限量送吳曉波年終秀門票
先到先得▼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