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沙漠有魔法!螃蟹都來新疆“安家”啦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過去三四十年間,中國科學家發現原本寒冷乾旱的西北地區正逐漸暖溼化。與此相對應的是近年降水有了明顯增加。其中新疆地區正不斷因地制宜地推進螃蟹養殖產業,在沙漠邊緣和天山腳下分別實施不同的方案,使得當地養殖產業正逐漸多元化。

一、漢唐綠洲“暖溼化”縮影再現新疆

漢唐時期,新疆地區有着大面積的綠洲,西北的開發是漢唐盛世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入21世紀,影響這種氣候變化的現象再次出現。近年來塔克拉瑪干沙漠附近形成的大面積湖泊,是新疆快速暖溼化的縮影。

新疆地區快速暖溼化主要有三方面的體現。從降水量的變化來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新疆的降水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且一直保持到去年底。平均每十年降水量增加了6mm左右,2022年更是達到了一個峰值,10月中旬的衆多湖泊其實就是一次暴雨後所產生的。

以此前經常季節性斷流的塔里木河爲例,今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區的降水足足增加了50%之多。一方面是地表的水體和河流變化,今年是塔里木河近十年徑流量最大的一年,產生了數十次洪水,河水甚至溢出河牀到周圍的沙漠中。一些內陸湖泊的面積也在顯著擴大,在塔克拉瑪干和庫姆塔格沙漠邊緣地區出現了一些新的湖泊,有少量湖泊已經連通了起來。

另一方面是影響更爲長遠的地下水位和水面溼地,在生態輸水和西北暖溼化的共同作用下,塔里木河一公里範圍內的地下水深由原來的地下8-12米恢復到地下2-4米;沿岸的溼地、胡楊林等生態保護區面積都有了較大增加,這對於維持塔里木河水量有着更長遠的意義。

氣象學一般以三十年爲臨界點判斷一個氣候趨勢是短期的氣候態(氣候週期)或是長期的氣候趨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新疆暖溼化的趨勢已經超過了四十年,已經超過了學科中氣候態的上限,不能解釋爲週期性的波動,而是作爲一個長期的氣候狀態。因此目前新疆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暖溼化趨勢已經十分確定,它並不主要因爲冰川消融,而是我國整體降水線北移的產物。

二、沙漠邊緣“人放天養”生機勃勃

隨着塔里木河水量逐漸充足,塔里木河流域的湖沼面積持續擴大。在地表與地下水的共同滋養下,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穩定湖泊,不少地方開始變得生機勃勃。給塔里木河流域水產養殖行業帶來了新機會。

在新疆沙漠深處,得益於塔里木河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和生態輸水,如今的羅布湖區域水位不斷升高,水域面積擴大到12000餘畝,已成爲了養殖螃蟹的新基地。其中,更有長三角地區的網紅品種“六月黃”。依靠“人放天養”的養殖模式,在經過五個月的自然成長後,羅布湖蟹苗成活率達98%(高於長江下游的約90%),養殖出的螃蟹個個肉質飽滿緊實。

在長江下游的螃蟹養殖過程中,育肥繁殖階段需要將螃蟹放養於鹹淡水交匯處的海邊基地,如果沒有這一流程則蟹苗質量會有所下降。而在地處沙漠邊緣,羅布湖湖水天然含有微量鹽鹼,省去了培育蟹苗的麻煩,且這種“半野生”的環境含有更多天然營養物質。

原本產自長江下游地區賞味黃金期僅有約兩三個月的沿海居民秋季餐桌美味螃蟹,如今也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湖泊內喜獲豐收並銷往全國,成爲居民餐桌上的又一“新寵”。

三、天山腳下“蟹稻共生,糧漁雙贏”

無獨有偶,新疆暖溼化的趨勢不僅作用於沙漠邊緣,也給天山腳下的農田裡帶來了養殖螃蟹的新業態。

作爲我國的主要糧食產區之一,由於降水量的限制,新疆原本的糧食作物和主糧以小麥爲主,相對較爲單調。然而隨着近年來西北暖溼化的趨勢,水資源的充沛給水稻擴產創造了條件,新疆的水稻種植面積正不斷增加,不少原本的旱地引水灌溉之後已經成爲了水田。

2020年,新疆所有地州市均已有水稻種植。在天山南簏的阿克蘇地區種植水稻約16萬畝,大面積的淺綠色水稻田構成了綠洲的主體,中間點綴着繽紛的果林和棉田,給人一種置身於江南的錯覺。

大規模引進水稻種植的同時,新疆也引進了沿海地區“蟹稻共生”的養殖理念,即“以稻養蟹、以蟹養稻”。在充足水源的灌溉下,水稻田爲螃蟹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水稻的遮蔽能避免陽光直射,爲螃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同時,蟹苗在田裡不斷移動,能夠爲水稻鬆土;蟹苗以水田中的動植物爲食,能幫助改善水質、清除雜草和害蟲;蟹苗產生的排泄物增加了土壤有機質,促進水稻的生長。“蟹稻共生”的種養理念達到了“一水兩用、一地雙產、糧漁雙贏”的目的。推進“蟹稻共生”,能夠全程避免化肥和農藥,保證了稻米和螃蟹的綠色無污染品質。

“蟹稻共生”直接大幅增加了農民的綜合收入。這樣的生產方式,每畝地可以產出近半噸水稻和五六十公斤螃蟹,出售螃蟹的收入已幾乎追平稻米收入。儘管“蟹稻共生”讓水稻無法以最高密度種植,產量略微降低,但“蟹稻共生”避免了化肥和農藥的支出,所產的有機稻米和螃蟹使得總體收入比單純種植水稻翻倍。

結語:

在全國降水線北移的影響下,新疆乃至西北地區的暖溼化已成爲不爭的事實。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理念,抓住新疆暖溼化帶來的機遇,使新疆不只作爲基礎作物基地,更能在其中不斷提升農漁業的附加值,這種生態農業的模式對我國邊疆的長治久安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