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島》首播,不如貝爾荒野求生,流量團綜,過分虛假

4月12日,《這是我的島》在優酷首期分上下兩集上線。這檔綜藝節目,採用的是荒島求生模式,邀請的嘉賓則是楊迪、蔡國慶和時代少年團的成員們。基於首期上下兩集的節目來講,這檔綜藝“雞肋”了。真實度,它不如《種地吧》,更不如貝爾的《荒野求生》。《這是我的島》更像是打着荒島求生模式的時代少年團的團綜,流量綜藝。

如果沒有《種地吧》或者《荒野求生》這樣的節目,我們看《這是我的島》,可能會覺得,這檔綜藝,還是湊合着能看的。比如說,首期當中,青年明星們分組搭建房屋,試圖點燃柴禾堆等等。這些,都是荒野求生的一部分,可以形成看點內容。但是,當我們看了太多《荒野求生》之後,就會覺得,這羣明星,太小白了。

《這是我的島》最大的問題便是,這羣流量明星是用拍攝真人秀的方式來享受海島生活來了,他們並未有“生存的壓力”。從這羣流量明星嘻嘻哈哈的狀態上,我大膽猜測,他們和節目組的合同當中,應該是約定,只拍攝白天的部分,和晚上假裝睡在島上的部分,等到真的要睡覺的時候,他們就撤退了,坐着直升飛機回到酒店去了。

如果合同當中真的約定,不能睡酒店,就是搭建了什麼房子,就住在什麼房子當中,這羣流量明星應該不會是嘻嘻哈哈的樣子,而是具備着很大的生存危機感,處處都要抓緊幹,不是晃盪到這邊來,晃盪到那邊去。

所以,《這是我的島》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便是虛假。要解決這種虛假感,其實是需要明星們做出一定量的犧牲的。比如說,他們說,已經通過努力,把島上的溪水淨化出來了,可以飲用了。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拿出可以引用的直接證據來。比如說,讓這羣流量明星真的把自稱淨化成功的水燒開了喝掉。用視頻來證明這一點。

顯然,沒有流量明星願意這麼“犧牲自己”。反觀貝爾的《荒野求生》,說淨化出來的水能喝,就真的把水壺放在火堆上,把這些水燒開了喝給大家看。這其實就是真實感需要的鏡頭內容。當然,貝爾也不一定就是真喝了那些水。但是,至少,人家的鏡頭內容當中,願意證明自己真喝,敢喝。

在勞動強度方面,《這是我的島》也遠遠不如《種地吧》。話說,這羣流量明星們上島之後,一天的時間,都幹了什麼事情呢?無外乎只有兩件。第一件是搭建一個能夠睡覺的帳篷。第二件是生一堆火。這也算是有勞動強度嗎?貝爾《荒野求生》當中一個人能夠乾的事兒,讓這一羣人給幹了一個稀裡糊塗,這真的有點跌份了。

話說,就這樣,還有一個流量明星小組沒有睡在搭建的房子當中,而是睡在了充氣帳篷當中。既然有帳篷,又何必費勁搭建房屋呢?這種做法,顯然是謎一般的操作。在一個沒啥勞動強度的前提之下,這羣明星更是一直在做無用功。

與之相對的,則是《種地吧》這樣的也是青年明星幹活兒的綜藝節目當中,那羣青年,就有點真幹活的意思了,他們每天的勞動強度,則是觀衆們可以看到的。勞動強度這件事情,是沒有辦法造假的,幹了多少活兒,就出多少工程量。觀衆們只要不是小迷妹智商的,就肯定心裡邊門清了。

我感覺,《這是我的島》這檔綜藝節目,目前的水平甚至於不如女團養豬的節目《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至少,那檔女團養豬的節目,女團們是真的去養豬了,沒有造假。乃至於睡覺的環境,也是真的農村大土炕。反觀《這是我的島》絲毫沒有生存危機的緊張感,一羣流量明星們嘰嘰喳喳,也不出活兒,十足尷尬。

還是那句話,綜藝節目,要是想收割流量粉絲,像《這是我的島》這麼搞,沒啥問題,畢竟,小迷妹們給口那啥她們都覺得香。但是,如果這檔綜藝想要給普通觀衆看,那就不要糊弄事兒,貝爾《荒野求生》的水平學不來,總能學《種地吧》或者女團養豬吧?——求真,求實,而不是求鬧劇,求聒噪,求虛假,這是《這是我的島》的當務之急。(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