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64歲的大女主,男人看到她會破防,女人看到她會爽翻?

《芭比》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確認了,這是一部我會反覆看的電影。

我相信女生應該都有過跟閨蜜暢聊一整晚的經驗吧,大家聚在一起吐槽感情、生活、工作上的不如意,聊到盡情處甚至還會有感而發抱在一起哭……

《芭比》給我帶來的快樂,跟這種閨蜜聊天的感覺是很像的。

那不是聽到正確大道理之後產生的認同,而是很多女性共享的生命體驗被看到時自然而然產生的共鳴和共情。

萬萬想不到,在看完電影后,普通如我會想對着那個看起來完美無瑕的芭比娃娃說:

“姐妹,我懂你。”

小時候有段時間我很喜歡芭比。

大概是世紀初的那幾年吧,西武還是深圳最高級的商場,樓下有一個吉之島超市,那時候只有在這種走高端路線的賣場裡纔會有精緻漂亮的正版芭比賣。

父母每次帶我去那裡,我都會在芭比櫃檯流連忘返。

透明盒子裡的芭比們穿着各種各樣的漂亮裙子,某種意義上成了我對“長大成人”的最初想象:長大了,就可以有很多漂亮衣服穿。

最便宜的芭比也要一兩百,哪怕現在都算不上平價玩具,更不要提20年前。我第一個芭比應該是考試成績好父母獎勵的,剛拿到時我對她愛不釋手。

但很快我就進入了青春期。

我開始意識到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穿不完的漂亮裙子,開始明白正常人根本不可能有芭比那樣逆天的身材,最關鍵的是,喜歡一個完美的塑料娃娃實在是太幼稚了。

很多女孩可能都有過類似的情感轉變,對芭比愛過,然後慢慢就無感了。

但在看《芭比》電影時,我總會想起最早在櫃檯前仔細欣賞每一個芭比的那個小女孩。

我甚至覺得,電影裡芭比覺醒的過程,跟女孩們對芭比的情感變化,有一點微妙的呼應。以下有一丟丟劇透,基本上都是公開預告包含的內容,介意的小夥伴可以看完電影再來看~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經典芭比”,生活在美好而塑料的“芭比世界”,她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玩芭比時想象的那種生活。

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了“死亡”,然後完美的一切開始有裂痕,她專爲高跟鞋打造的踮腳變成了扁平足。

爲了彌補這種裂痕,她走到了現實世界。

大家也知道的,我們現實世界是什麼鬼樣子,芭比一下子就破滅了。

就像每個小女孩都會長大一樣。只是小女孩尚且可以選擇換別的東西玩,但芭比無法不做芭比。

電影的主題並不僅僅是性別,更是自我探索。

芭比最初代表着一種“完美女性”的模板,永遠美麗、財富自由,她冰箱裡的牛奶永不過期,浴室水龍頭一打開就是舒適溫度。

但這種完美是塑料的、虛幻的。

真實的生活是會疲憊的扁平足,是大腿上的橘皮組織,是腦子裡揮不去的死亡念頭……

我非常喜歡芭比得知自己要進入現實世界的這一段劇情。

瞭然一切的怪人芭比拿出一雙漂亮的高跟鞋和一雙醜醜的拖鞋問經典芭比,高跟鞋代表着你過去的完美生活,拖鞋代表着世界的真相,你要選哪一個。

芭比最直覺的選擇是高跟鞋,她希望一切都不要變,可以一直完美地過下去。

然而怪人芭比戳破了她的幻想泡泡,從來都只有現實世界一個選擇,你沒得選。

從每個層面來講這都太真實了。

一方面,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烏托邦,女性確實只有走向現實世界這一個選擇;另一方面,人一旦開始覺醒,是很難回去繼續裝睡的。

在芭比探索自我的過程中,她會不斷碰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會意識到世界完全不像她最初想象的那麼美好。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個細節是,創造芭比的美泰公司找到她之後,跟她說只要她願意回到塑料盒子裡,就能立馬回到原本的生活。

芭比下意識的反應是:好的。

那一瞬間我想到之前跟朋友聊天,她說:“有時候會想要不然聽父母的話結個婚算了,不糊弄地活着好累啊。”

我知道她說的不只是“結婚”,而是作爲女孩,我們從小就知道有一種“默認活法”——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照顧家庭……

這就相當於普通女孩的“塑料盒子”,是一種貌似不仔細思考也可以順利過下去的方式。

在我們闖世界闖到疲憊的時候,很容易有這種“跟着默認隨便活活算了”的想法。

其實重點不是這個活法本身好不好,而是它到底是不是你內心認可的。

人是很難真正糊弄自己的。

就像我朋友抱怨完依然會咬牙切齒地繼續搞事業一樣,芭比在進入盒子的最後關頭還是選擇了逃跑。

比起國產劇裡很多“大女主”老公出軌之後一夜覺醒的故事,芭比的這個細節要真實得多。

我們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會疲憊、會想放棄,這都太正常了。短暫的猶豫和糾結並不意味着成長是無效的,我們不都是晃晃悠悠地慢慢前進的麼。

當然,有時候覺醒也是一瞬間的事情。

劇情後半有一段非常“姐姐妹妹站起來”的劇情,可能是全片最爽的部分。只要說出現實世界中女性的困境,戳破父權社會下男人的可笑,就能讓芭比們清醒。

電影裡提到的每個例子都堪稱典型,我最喜歡的梗是諷刺某些“懂帝”喜歡給女生解釋電影,我朋友最喜歡的臺詞是“你得給男人當媽,但又不能真的像他媽”。

說一句話就讓人清醒,這當然是有點過於理想化,但類似的事情在現實中也一直在發生。

比如楊笠的那句“普通卻自信”,一下子讓多少女生有了吐槽某類男性的具體詞彙。

讓女生覺醒的真的只是那句話嗎?更是女生們共同的生命體驗啊,是大家的真實經歷,才讓那一句話有了如此四兩撥千斤的分量。

我不想劇透電影的結局,只想說二刷時看到最後,我沒忍住落下淚來。

當我們的生命經歷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有時候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爲否定過去那個天真的、相信一切可以完美的自己就是成長。

就像我之前改變對芭比的態度一樣,企圖通過否認“芭比”,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但《芭比》最後講的是,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去證明什麼,自我是一個不需要別人許可我們就擁有的東西,我們要做的只是發現它。

戲外的粉色風潮,是這個電影最好的註腳。

很少有一部電影,能讓人歡欣鼓舞地把衣櫥裡最粉、最張揚的衣服翻出來,爲它精心打扮。

但《芭比》做到了。

起碼在看電影的兩個小時裡,我們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擁抱身體裡那個曾經被掃到角落的小女孩。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