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臺灣囡仔17年磨一劍 從大陸車廠到特斯拉都買單

圖/今週刊提供

臺灣LED產業曾面臨紅色供應鏈競爭而黯淡,不過封裝廠弘凱,卻靠着堅持耕耘高階產品線,除了成功度過低潮,也持續維持高毛利的表現。

LED(發光二極體)產業過去總是面臨紅色供應鏈威脅,不過臺灣卻有一家資本額僅6億元的小型封裝廠,除了無懼陸廠的流血價格競爭,近10年都維持穩定獲利;甚至車用LED元件已經攻入特斯拉、通用、福特等國際車廠供應鏈中,是其他臺系LED大廠,多年佈局也未必做得到的成績。

計劃在2022年1月興櫃轉上市的弘凱光電,就是靠着一串搶眼的國際車廠客戶名單,成爲近日頗受矚目的市場新兵。攤開財報,弘凱毛利率也高居臺灣上市櫃同業之冠,對比全球第六大LED封裝廠億光,毛利率27%,弘凱2021年前3季毛利達47.5%,代表弘凱成功區隔出高毛利的產品地位。究竟,弘凱董事長黃建中是怎麼做到的?

在臺灣做汽車業務出身的黃建中,2001年跟上LED產業的興起,轉赴中國深圳從生產耶誕燈、手電筒燈泡等LED產品起家,搭上當時火熱市況的順風車,弘凱僅成立第1年就賺錢。但黃建中並未自滿於這筆順風財,公司成立不久,他就決定往對品質有更高要求的車用領域走。儘管當時弘凱員工人數不到百人,且只有名車上的後煞車燈纔會使用LED燈,他仍拍板決定,積極投入汽車領域的認證。

黃建中回憶,當時就連認證協會派來的專家都忍不住問他:「汽車用LED的比例很低耶,爲何要導入?」但黃建中看好LED遲早會取代傳統車燈市場,因此仍然計劃導入車規認證QS 9000,最後在2003年正式成爲中國第一家通過QS 9000認證的LED工廠。

早期打進Sony供應鏈練功

不過就算公司通過了車規認證,但因汽車零組件市場相對封閉,主要LED產品已被歐司朗、日亞化等國際大廠壟斷,不論規模、客戶關係,都不是身爲小公司的弘凱可比擬,因此弘凱並未因爲通過認證,就順利爭取到車用客戶。

一時半刻找不到破口,怎麼辦?黃建中決定,先從車用市場以外的領域,尋找「高品質產品」的練功之處。他選定家電市場強攻,最後終於通過日本一線品牌的考驗,在2005年正式打進索尼(Sony)供應鏈,成爲其音響指示燈的供應商。這次成功經驗,讓黃建中重新燃起進軍汽車市場的計劃,不過這一個轉彎,又磨掉了弘凱超過3年時間。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3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