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低谷還沒來!中國足球浪費30年,問題其實根本不在足球層面

當下我們看到的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的0-7差距,並不是當前隊伍裡某個球員或教練的問題,而是前一段發展時期結出的果子,進行對比後的結果。

中國足球的問題,其實不在足球層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1993年日本足球進行職業化,1996年川淵三郎提出百年計劃,曾經無比低迷的日本足球開啓了不斷積累的過程。

1994年中國足球進行職業化,兩者同樣將足球投入到市場中啓動職業聯賽的發展,30年後直接對壘的差距卻到了七個球。

明明是而立之年,卻彷彿還不如原點……

遵循百年計劃中定下的長期目標,視川淵三郎爲日本足球教父,這些年來整個日本足球界均在這一框架下向着世界盃冠軍而嘗試進步。

按照當初的設想,冠軍只是達成某一發展階段後有可能達成的目標,爭冠並不是日本足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要能踢出自己風格的高水平足球,增強人們對足球的關注以及體育運動與身體健康的重視。在擴大足球人口後,日本足球的水平自然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如果說日本足球像是一隻循規蹈矩的烏龜,那麼中國足球就像是一隻總想着抄捷徑的兔子。

中國足球被認爲有着潛在的龐大足球人口,曾經金元足球也讓人們看到中國足球要想發展根本不差錢。

然而坐擁全國14億人,還真就挑不出11人首發再次踢進世界盃……

多少外國球員或是教練,都曾表示過對中國足球發展基礎條件的羨慕,不差人也不差錢。然而搞笑而荒誕的是,長達三十年的時間,中國足球始終在一個怪圈中徘徊。

東邊蹦躂西邊溜達,中國足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與基本框架,浪費了整整三十年。

每一任上去之後,都有着自己的主張。一會學巴西,一會學英格蘭,一會看看意大利西班牙,始終沒有打造出自己的足球風格。

叮哥很早就在說與日本足球的差異,只是在幾年前兩邊的差異,還並沒有通過國家隊戰績、球員個人水平等方面充分體現出來。

職業化的時間明明差不多,但發展的過程和目前能看到的結果卻極爲迥異。

如果真要說當下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或許並不是職業聯賽水平的高低,而是同樣進行了職業化市場化的足球,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完全不同。

職業化也意味着民間化,從原本由國家隊投入培養轉變到民間參與,然後出色的人才將能夠進入國家隊效力。

經歷了相近的時間,足球在日本的地位已截然不同,儘管棒球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但足球后來居上,已然深入了更多人的生活當中。在並非單一的教育價值觀下,成爲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家長心目中孩子可選的道路。

日本足球百年計劃中,有着擴大足球大家庭的重要一環,於是日本足協在東京巨蛋城建設了一個足球文創基地:blue-ing!

日本足球在世界足壇已擁有了一席之地後,現在的目標不單是提升國家隊水平,而是進一步在國內擴大足球影響力,讓更多人喜愛足球,從而建立更深厚的足球文化。

相比之下,其實對於14億中國人來說,足球只能說是一個小衆娛樂活動,並沒有多少人將足球融入生活當中。

日本足球日益龐大的足球人口,來自家人朋友與社會各界的支持,對提升個人水平勝於短期利益的渴望。國家隊整體實力的提高,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足球在人們心中地位的差異,會讓兩者的足球水平產生更大的差距。

反觀中國足球,從1994年職業化以來,只是將其投入到了市場裡,不用體工隊模式進行管理,實則民間化的根基從未打下,依舊是足球荒漠。

管理者似乎未曾試圖讓中國足球深入民間,試圖獲得來自普羅大衆的喜愛,往往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足球若想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名聲,方式其實超出了體育的範圍,會發現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

中國足球的問題,並不在足球層面。那些年定下的有些莫名其妙的目標,現在來看極爲荒誕,嚴重脫離實際。

對於職業聯賽和俱樂部的管理,更是與J聯賽的禁止企業冠名與營收要求的截然不同。隨着房地產泡沫的無序進入,因此導致了一批俱樂部在高負債後直接消失在職業足壇。

相比於得到規範的日本職業聯賽,中國職業聯賽在無序中競技水平倒退,職業俱樂部難以盈利正常運營,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更多的俱樂部消失,導致本就沒多少成果的中國足球職業化,看起來更加糟糕。

由於同年齡段的對手越來越少,年輕小將在國內缺乏高水平的較量,中國職業青訓水平很難得到提升,因此徘徊不前。

從職業到民間,從球員到教練,中國足球發展徹底陷入僵局。無人可動,無人敢動。

球迷不解,「很震驚14億人爲什麼不能找到11個人會踢球?」

穆裡奇表示,「對我來說,問題在於足球俱樂部不培訓球員。中超、中甲、中乙所有俱樂部應該強制設立U11、U12、U13、U14、U15、U17、U20的青年梯隊,世界各地都要這麼做。」

國家隊戰績離不開國內職業賽事,而國內職業賽事需要有足夠多的球員與比賽作爲基礎。

日本足球在《足球小將》的火熱後,意外擴大了足球人口,隨後出現了更多的青少年足球比賽。在官方的引導之下,建立了更多的青少年賽事,久而久之擁有了更高的職業水平。

昔日依靠體工隊模式,中國足球展現了不俗的實力,曾被日本足球視爲亞洲強隊。多年以前,早已有足球人士發覺了足球在日本的發展與變化,然而個人顯然難以改變中國足球的大局。

2022世預賽時,當時還有不少球迷覺得中國隊是有機會衝擊世界盃的,和日本隊還能扳個手腕,畢竟只輸了0-1。

但由於這屆班子的各種亂象,國足最終錯過2022衝擊世界盃的機會,至少往後2屆世界盃是肯定沒戲了。

隨着武磊等人的老去,1993-2005年左右,在中國足球人口較少基礎薄弱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批球員,即將成爲國足當打球員。

從小沒有經歷高強度國內比賽的競爭,甚至在中超中甲23歲左右才踢上球。整體水平在亞洲範圍能排在第幾位,可想而知。

錯失了讓中國足球發展得到更大動能的機會後,亞洲各隊已經迎頭趕上,就連昔日亞洲魚腩印尼都依靠歸化球員獲得史無前例的增強,可號稱荷蘭三隊。

見證三十年職業化的各種亂象後,現在中國足球的直接對手已不是日本足球,先看看國足能否從印尼和巴林上拿分吧。

浪費了整整三十年,中國足球依然沒有形成自己的發展框架和足球風格。其實,很多東西並不見得能比國足這三十年發展強多少。

只是國足經常需要在公開透明的場合與對手進行正面較量,結果總是讓人一目瞭然,無論男女老少都能看懂誰輸誰贏罷了。

當下的中國男足,不敢說往後二十年五十年,至少會是往後五年內最好的。在無序低迷的狀態下繼續白白消耗着時間,真正的低谷還並沒有到來……

中國足球,何時才能踏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