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 市場新變化 改革再深化 2024年A股印象

截至12月23日,A股市場日成交額已連續59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上市公司實施回購金額超過1600億元,創歷史新高;A股市場權益類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市場新變化的背後是穩股市政策持續發力,以及深化投融資改革對資本市場底層邏輯的革新。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以增強內在穩定性爲重點,全面深化投融資改革,加快投資端建設。9月底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投資者信心顯著增強,增量資金積極佈局,併購重組日益活躍。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作出部署。證監會表示,系統謀劃抓好貫徹的務實舉措,突出維護市場穩定這個關鍵。

緊扣穩市場 發力投資端

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向全國推行,這是促進長期資金與資本市場“雙向奔赴”的又一案例。

正如華泰證券銀行證券首席分析師沈娟所言,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經歷諸多里程碑時刻:新“國九條”出臺、貨幣政策新工具落地……從現象看內涵,資本市場運行底層邏輯已發生變化。

不少機構人士認爲,這種變化源於決策層對股市重視程度的顯著提升,並推動資本市場改革日益深化。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持續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統籌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

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穩住樓市股市。

今年以來,針對投資者關切及股市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政策“組合拳”及時出手,不斷髮力。

——突出“穩”,長短相濟提升內在穩定性。加強對融資融券、場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針對性監測監管,特別是推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大貨幣政策新工具,促進A股市場企穩回升。“中央的政策改變了市場預期,大大增強了人們的信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認爲,9月下旬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聚焦核心癥結問題,且相互交叉配合。

——聚焦“投”,全面深化投融資改革。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五個必須”,其中之一是“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爲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從督促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有序開展現金分紅、積極實施增持回購等方面努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12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公佈《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覈。中信證券表示,這將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積極開展市值管理提供長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着力“引”,強化監管合力,吸引更多長錢入市。針對A股市場存在的“長錢不足”“長錢不長”老問題,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9月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從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多個方面發力。近期,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並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不少險資機構正推動落實長週期考覈機制。“讓長錢‘願意來’‘留得住’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多個部門通力合作。目前,政策抓住了問題的癥結,還需要在加強跨部門協調、推動政策儘快有效實施等方面下功夫。”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說。

——抓實“嚴”,持續淨化市場投資環境。針對財務造假等市場頑疾,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着力強化行政、民事、刑事“三位一體”懲治體系。證監會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今年前10個月查辦相關案件658件,罰沒款金額11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對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爲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彰顯了監管部門維護市場公平的決心,有助於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

“今年資本市場改革力度明顯加大,體現了黨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政策緊扣‘穩市場’發力,推動市場建設從之前過於注重融資轉向促進投融資平衡,加強投資端建設,着力解決市場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這些無疑有利於夯實市場健康運行的制度基礎,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的底層邏輯更加穩固。”田軒說。

增量資金佈局 併購重組活躍

在政策強力推動下,A股市場呈現出諸多新變化。

“今年的行情讓人難忘。前面八個多月市場低迷,信心跌入冰點,市場每日成交額一度跌破5000億元。9月24日以後,行情反轉,老股民活躍起來了,身邊不少朋友陸續入市了,市場日成交額還創下了約3.5萬億元的最高紀錄。”個人投資者王樸的觀點頗有代表性。

成交活躍的背後是資金面出現積極變化,多路增量資金入市。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表示,9月底一攬子增量政策發佈實施以來,A股資金供需出現三個變化:一是融資餘額提升,反映交易性資金活躍度提升;二是被動基金規模擴張;三是中小投資者定價影響力提升。

從融資餘額看,其連續多周增加,創出近幾年新高。截至12月20日當週,A股市場融資餘額約1.88萬億元。

從ETF看,機構報告顯示,全市場被動基金投資的股票規模攀升至3.24萬億元,超過主動基金投資的股票規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發佈的中證A500指數大放異彩,在約3個月時間裡已有40多隻相關基金成立,規模合計超3000億元,規模增長迅猛。大量個人投資者通過指數基金入市。

從投資主題看,市場熱點涌現,板塊輪動加快,但紅利主題基本上貫穿全年,這與監管部門大力推進上市公司分紅、回購密不可分。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現金分紅6441億元,新增披露回購方案1360單,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宏觀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範式從追求高成長性轉向有穩定回報、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華安基金認爲,中長期看,長期利率中樞或保持下行趨勢,進一步凸顯“低估值、高股息”紅利資產在戰略配置中的重要性。

產業資本加力佈局。9月下旬,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併購一躍成爲市場的新亮點。截至目前,“併購六條”發佈以來,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事項,呈現出硬科技企業併購活躍、央國企重組整合提速、券商合併浪潮再起等特點。

“併購仍將是生物醫藥、證券、傳媒等多個行業的主線。”不少券商機構在年度行業分析報告中如此判斷。在政策面上,京滬深等多地出臺支持併購重組的舉措。《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併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當然,市場“穩”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夯實。華生強調,改善經濟基本面及上市公司盈利狀況是股市走好走穩的基礎。

持續壯大“長錢”力量

“穩”仍將是明年資本市場的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住樓市股市。

諸多機構表示,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風險較大,特別是國際經貿摩擦、地緣政治衝突等升溫的可能性大。這將對資本市場穩預期、穩資金帶來擾動。對此,監管部門已釋放了未雨綢繆做好應對的信號。

證監會表示,提升市場監測、預警和應對的前瞻性、主動性,加強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聯動監管;加快落實增量政策,持續用好穩市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市場預期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落實好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政策託底有利於穩定投資者預期,更重要的則是以改革促穩定。其中,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壯大長期資金力量是重點任務。

在投資端建設上,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等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大力引導各類公募基金、資管機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豐富產品類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的主觀能動性,壓實做好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主體責任。

“從市場資金流動看,近期個人投資者、融資資金及外資機構淨流入規模均有所增加。2025年,全球資金的再配置有望給人民幣資產帶來增量新活力。”申萬宏源董事長劉健說。

在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方面,落實好長週期考覈機制是當務之急。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建議,進一步放寬部分長期資金權益投資比例限制,優化集中度要求,簡化投資審批流程,提升長期資金入市的靈活性和效率;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擴展衍生品種類,降低衍生品交易門檻,優化交易機制,提高中長期資金的參與度和配置能力;通過進一步優化股權激勵機制、加強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引導股東治理優化等措施,提升上市公司整體治理水平,爲長期資金提供更加透明和高效的投資環境。

在融資端方面,應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協調發展,強化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功能分工,優化板塊間協同機制,爲初創型、成長型和成熟型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優化再融資與併購政策,爲科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提供便利。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在不少機構投資者看來,明年穩增長政策強度將顯著提升,經濟有望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這將爲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夯實基本面支撐。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和積極因素不斷積累,長期機構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