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大眼看,這是最新「仙劍」

2024,《仙劍》大年。

不太妙的是:

消費降級。

前有4.3的《仙劍四》,5.0的《祈今朝》。

先不說劇情怎麼樣,就說顏值,當年我們看的是劉亦菲、楊冪、唐嫣、劉詩詩,今天你能看到的是鞠婧禕、虞書欣。

你以爲這就結束了嗎?

不不不。

還有——

又見逍遙

月初開播至今,熱度在十名左右徘徊。

數據撲得悄無聲息。

質量呢?

坦率地說,和今年另外兩部《仙劍》題材相比,《又見逍遙》不算爛。

很多地方做得比較還原,用了心。

但很遺憾結果還是——

沒用。

即使《仙劍》是個大IP,粉絲基礎深厚,這次改編又是主打情懷。

都無法復刻當年《仙劍一》的轟動。

甚至在今天連一箇中規中矩的播放數據都達不到。

爲啥?

因爲今天的《仙劍》,和當年的《仙劍》,本質上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懷舊也好,誠意也好,都不過是“假性努力”——

用手頭上的忙,去掩蓋不想進取的倦怠。

01

口碑分裂。

也有“遊戲黨”覺得情節還原。

也有覺得和05版《仙劍奇俠傳》相比沒眼看。

其實吧,《仙劍奇俠傳》當初上映時,口碑同樣分裂。

豆瓣開分7點多,經過多年情懷濾鏡才漲到了9.1。

最大的質疑來自於“遊戲黨”,05版《仙劍》在他們眼裡屬於魔改,李逍遙人設不符合遊戲,沒有存在感的唐鈺變成男二,很多重要的遊戲設定沒有展現出來……

所以這也出現一“仙”各表的局面——

你心中的《仙劍》,是遊戲版還是05劇版?

這種爭論延續到今天《又見逍遙》評價中。

有人覺得比起“魔改”的05版,這部改編纔是正統,是撥亂反正了。

還有人說,難看就是難看,還原了遊戲也沒用。

說的都對。

是《又見逍遙》的一體兩面。

看得出來,力求還原,是這版改編的一大KPI。

比如酒劍仙的出場。

不是像05劇集版是在躲在草叢裡聽到李逍遙名字就突然出場。

而是在還原了遊戲裡客棧門口討酒喝與李逍遙偶遇,並且相約十里坡山神廟學武功的情節。

比如仙靈島求藥。

《又見逍遙》裡還原了嬸嬸病重,孩童王小虎提供信息,船伕張四哥幫助出海等劇情。

而05劇集裡,簡化爲了逍遙獨自出海,王小虎救落水的逍遙這樣相對功能橋段。

在服化道上,這回還有着更多的還原:

仙靈島石像的形象設計,趙靈兒的技能雷咒,還有更多來源於原著遊戲裡的配樂。

《客棧》《蝶戀》,都是來源於遊戲原聲帶。

客棧,林坤信

蝶戀,林坤信

比如趙靈兒初變女媧時的紅髮蛇身造型,林月如的女裝搭配,也都是參照了遊戲設定。

對於遊戲粉絲來說,這些肯定是能夠帶來回憶和好感的元素。

但老實說。

當年Sir也在追《仙劍奇俠傳》。

劇一出來的時候,你最關心的,是逐一拿劇情來和遊戲對答案嗎?

對於古裝、偶像,首先當然是看眼緣啊。

尤其是《仙劍奇俠傳》的受衆不少都是青少年,胡歌、劉亦菲一出鏡,這趟仙俠奇旅你是追定了。

而《又見逍遙》。

知道的說這在演李逍遙,不知道還以爲是李榮浩。

再看趙靈兒。

扮相上沒有太大的槽點,還挺可愛的。

但就是給人感覺不夠仙。

這一版刪掉了偷看洗澡的橋段,變成李逍遙直接求藥,靈兒一聽,好像特別爲難慌張。

其他時候說話也擡不起個頭來。

不像是高潔的仙女。

這精神狀態,感覺像是被男友pua了十年的樣子。

而05《仙劍》。

劉亦菲的演技也不能說特別出彩,但至少精氣神都在線。

發現有人偷看她洗澡,不虛,直接下命令。

換裝完畢,直接發動技能,給你點顏色瞧瞧。

這纔是該有的姿態啊,扭扭捏捏的算啥?

《又見逍遙》一方面要還原遊戲,另一方面對05《仙劍》的大膽改編,也直接拿來不少。

比如05版,對李逍遙回到十年前見證南詔之亂這一遊戲情節,進行了大幅調整。

增加李逍遙與趙靈兒的羈絆,並且串起了劇中大部分角色,極大強化了他們悲劇結局的宿命感。

這也是當年的仙劍的BE結局爲何打動觀衆的原因之一。

《又見逍遙》幾乎完全照搬——

仙靈島上的姥姥和趙靈兒一眼就能認出李逍遙是當年從南詔內亂中救下她們的恩公。

酒劍仙看到了李逍遙相貌,就對這個客棧小廝產生興趣,想教他功夫。

05版本的一個創新除了主角三人團,晉元與彩依這種遊戲有的情感設定外,還塑造了多對角色的不同情感糾纏。

比如愛情線裡的唐鈺與阿奴,酒劍仙與聖姑,獨孤劍聖與巫後,姜明與女苑。

比如親情線裡的石長老與拜月,石長老與唐鈺,酒劍仙與阿奴,酒劍仙與李逍遙,甚至是獨孤劍聖與酒劍仙……

比如友情線裡的李逍遙唐鈺劉晉元三人組,劉晉元和拜月,甚至是拜月和李逍遙……

總之,突出一個癡與怨,愛與憎。

把遊戲中一些NPC式的角色給豐富,擴充,成爲新的情感線索和落點,最後,通通對觀衆來情感暴擊。

這也是當年的劇集封神的原因之一。

而在《又見逍遙》對此又做了取捨。

比如同樣是唐鈺和阿奴的CP,早早安排出場,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遊戲中蓋羅嬌和石長老的作用(帶趙靈兒回南詔),也省掉了白苗黑苗之爭的背景故事。

比如讓劉晉元很早就參與到主角團的冒險中,加強他與主角團的友情積澱,也爲他後邊可能的劇情埋下伏筆。

同時還創新地設計了像韓醫仙和鬼陰山屍妖的糾纏,以及韓夢慈的女寨主身份。

明顯是有樣學樣。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情懷向”呈現——

比如片名,不叫《仙劍奇俠傳》,而是《又見逍遙》。

顯然創作者想吸引的,是遊戲玩家和劇集觀衆兩波羣體。

所以可以明顯地看到上邊所說的遊戲和劇集元素的混搭:

比如邀請同一個演員來飾演李逍遙的嬸嬸。

相同的人設,喚起同樣的記憶。

再比如,從第一集開始,就已經在片尾曲裡“夾帶的私貨”。

直接放的是《逍遙嘆》,然後Sir跟着一查。

果然,《殺破狼》《一直很安靜》《六月的雨》等第一部裡最火的幾首歌,都已經安排上了。

所以如果僅僅是以“情懷”的角度。

《又見逍遙》算的上是用心的。

但問題是,衝着情懷去的觀衆,往往也是最難應付的。

02

改編的是遊戲,還是改編05版。

在今天又成爲一個對立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在於——

如何拍出符合這個時代的《仙劍》IP。

舉個例子。

李逍遙和趙靈兒的初次遇見。

在90年代的遊戲版本里,李逍遙爲了給嬸嬸求藥,登上仙靈島,不小心看到了正在沐浴的趙靈兒,一時驚爲天人。

爲了得到仙丹,他用衣服要挾對方,結果被趙靈兒用雷咒險些劈死,經解釋緣由之後,心地善良的趙靈兒才帶李逍遙進藥房拿藥。

然後就是在門口遇到姥姥。

因爲靈兒被看到了身子,所以姥姥只好逼迫李逍遙,要麼娶靈兒,要麼去死。

這才成了主角二人最初的姻緣。

以現在的角度看,可以說是又傳統,又直男的審美石錘了。

所以在05版的《仙劍奇俠傳》裡,創作者進行了大幅改編。

雖然也有“誤看仙女洗澡”這樣的情節設計。

但現場處理得很唯美。

一邊是胡歌飾演的李逍遙一臉驚爲天人。

一邊是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在荷花和荷葉中若隱若現。

同時還特地給倆主角加了一句對白:

-你幹嘛拿我的衣服啊,要威脅我給你仙丹嗎?

-不不不不,我絕不敢偷走您的衣裳。

當時的創作者顯然已經認識到,原著這個劇情對於李逍遙的人物形象很負面:

一個佔便宜,趁人之危的下流之徒,是不能作爲主角英雄讓觀衆代入的。

所以在這個偶遇的基礎上,專門強化了羈絆的buff。

未來的李逍遙會穿越回十年前,從南詔的亂局中,救下姥姥和年幼的趙靈兒。

所以哪怕現在的李逍遙完全懵懂,長大了的趙靈兒卻早已對李逍遙情根深種。

見到恩人+英雄+心上人的喜悅,才能沖淡這個“糟糕”偶遇。

後邊姥姥做主把靈兒許配給李逍遙這位恩公,才相對能符合情理,而非原著裡的“貞潔”綁架。

但這是05版本,到了這回的《又見逍遙》呢?

兩個字,刪掉。

對,直接拿掉了這段設計。

變成了李逍遙進仙靈島,直接就被趙靈兒當外人用雷咒劈,結果偶然發現是恩公+心上人的驚喜。

雖然劇情需要他倆迅速喜結連理(這是推動故事的關鍵要素)。

但對於當下的觀衆來說,這個情感基礎明顯偏弱,或者說太老套。

顯然也沒法完全按之前劇情設計,歸於趙靈兒的主動,或者姥姥的給力。

甚至因爲設定上太直男,只能強調這個時間悖論:

作爲趙靈兒丈夫的李逍遙回到十年前對年幼的趙靈兒許下了娶妻的承諾。

但,到底是因爲經歷了故事,才成了夫妻,還是因爲本就是夫妻,才經歷故事。

死循環了屬於是。

這種缺乏一錘定音的說服力。

讓普通路人觀衆可能就比較難代入:爲什麼會情根深種,又爲什麼要以身相許?

甚至是趙靈兒這個情懷“白月光”的行爲邏輯,也經不起追問。

所以僅僅是這個情節改編的對比就能看到——

《仙劍》這個IP因爲創作年代的久遠,導致在當下這個時代的改編中,相對於其他作品,需要補的缺陷更多。

最明顯的。

這一回爲了削弱林月如在三人中尷尬的處境,就加強了她與靈兒的友情。

但補丁打着打着。

自然也會脫離原著越來越遠。

情節鋪陳慢,走深情BE風,主打刺痛向結局,還是大男主故事,可能相對於當下最熱的國劇來說,每一處都差了點。

情懷可能是足夠的。

但撐不住,時代變了。

03

實話實說,《又見逍遙》對仙劍IP還是進行了努力糾偏的。

比如在白河村除屍妖打赤鬼王那一節故事裡,把打醬油的NPC,如韓醫仙和韓夢慈父女,就進行了大幅度改寫:

韓夢慈從一個醫女,搖身一變成爲了山寨大當家,統帥山寨上下數百口人,保衛白河村不受屍妖入侵。

看起來很是英武。

但從李逍遙一行最開始被抓的場景看,這地方不論行事還是作風,都更像強盜窩土匪寨,而非什麼村民自衛組織。

那韓夢慈一介女流又如何成爲寨主?

很難細究。

只能藉着個別演員和場景的發揮,儘量往喜劇風格走。

也有相對成功的改編,比如把韓醫仙與鬼陰山屍妖氾濫的真正原因聯繫在一起。

最初的遊戲裡,韓醫仙是個心地善良,面帶愁容的白河村大夫,爲屍妖入侵發愁,努力治病救人,也幫住趙靈兒隱瞞身份。

而到了05版本里,在這個基礎上沒變,但給了一個拜月教徒假扮的設定,暗示主角們一路的冒險都是拜月教主提前安排的。

但在如今的《又見逍遙》裡,則加上了一段獨立的故事。

韓醫仙是修仙者,與鬼陰山的妖魔孟克,意氣相投,成爲至交,結果因爲這段關係不爲正邪容忍,最後釀成了大禍,讓更邪惡的赤鬼王趁虛而入,擴散屍毒。

爲了保全好友,他不得不容忍屍妖擴散,最後,也爲了彌補自己的過錯,犧牲自己。

這個改編的好,不僅在於這段關係有着“情深至腐”的成分,更在於它契合了《仙劍1》故事裡,最核心的一個命題。

(雖然這個命題對於當下的古偶來說又老又沉重)

人妖是否殊途?

或者更直接,情感能夠超越身份偏見。

《仙劍》中最動人的地方,不論是劇集和遊戲,也都是在這上面做文章。

比如赤鬼王一節,韓鄺與孟克的友情。

比如蜘蛛精一節,劉晉元與彩依的愛戀。

比如鎖妖塔一節,姜明與狐妖女苑的虐戀。

而討論到趙靈兒的身份,女媧。

南詔國掀起內亂的原因,是因爲被煽動的民衆覺得巫後亂國。

但南詔國每次平息,也都是靠着女媧後人犧牲自我的情。

而趙靈兒與李逍遙的關係,她來來回回糾結的自我,也是在這個情上。

《仙劍》是個把情,看得比一切都重的IP。

所以它的故事註定沒有那麼“爽”,那麼“快節奏”。

註定沒有那麼理性,適配當下,又經得起反覆權衡,拿捏,考量的。

它不擅長追問情的因果。

它更喜歡展現情的堅實與厚度。

可惜。

現在沒有人看深與厚,只在乎有和無。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這些聊起來有點意思,可以在《仙劍》這個IP上探討的話題,卻很難在當下古偶這個大類型裡去深挖了。

當然,他們也有各種類型元素,來回反轉的劇情,能打造出足夠強的情緒衝擊力。

但能留下的,反覆咀嚼的,還有多少?

當大家思考這個答案,尋找我們這類影視創作能夠留下什麼印記的時候。

其實也就能回答爲什麼《仙劍》這個IP已經不靈了。

甚至也能夠回答,爲什麼大家對於那種翻拍和改編,比如金庸,比如名著,已經越來越失去耐心了。

不是因爲改的不好,不用心。

還是回到《仙劍1》。

2005年時爲什麼能火?

當然,遊戲粉絲的情懷是一個原因。

但它能夠獲得廣泛的轟動,在於開風氣之先。

這是第一部遊戲改編的國產電視劇。

是仙俠劇的鼻祖。

原創的音樂《逍遙嘆》《六月的雨》《一直很安靜》至今朗朗上口。

但到了今天。

《又見逍遙》還有任何新的東西嗎?

仙俠劇已經滿大街都是。

遊戲改編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音樂原創了啥?不過是用遊戲bgm和05版主題曲刷一波情懷。

不是《仙劍》IP落伍了。

是沒有創新和創造力,註定會被拋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