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趨緩 創投機構遭遇“募投兩難”新變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作爲當前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LP,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節奏似乎悄然放緩。

數據顯示,4月份,政府引導基金向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金額約214.83億元,在各類出資人(LP)投資金額佔比約在35%,繼續維持首位,但與3月的413.46億元金額相比,4月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規模下降明顯。

一位創投機構負責募資的合夥人告訴記者,2023年起,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一直處於趨降狀況,這或許與政府引導基金認繳資金規模趨降有着密切關係。尤其是受近年宏觀經濟波動加大影響,部分地方政府對政府引導基金的財政出資力度有所減弱,無形間拖累後者投資節奏趨緩。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數量累計達到2086只,目標募資規模約12.19萬億元人民幣,已認繳規模約7.1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23年新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有107只,同比下降25.2%;已認繳規模則爲3118.4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5.0%。

一位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向記者解釋說,這或許僅僅是其中一個因素。目前,不同地方政府對政府引導基金的財政出資力度不一,比如在東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當地政府對政府引導基金的支持力度沒有減弱,因爲當地政府希望政府引導基金能繼續在招商引資、推動當地新興高科技產業迭代升級、驅動地方產業經濟轉型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在他看來,當前政府引導基金引導資金投資節奏趨緩,主要受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影響:一是,地方政府基金正加大對子基金的資本投入回報率(DPI)、返投要求是否達標等方面的考覈,並形成更完善的考覈評估機制,導致其面向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決策流程變長;二是,受當前經濟環境波動、項目退出難度加大、產業發展前景變化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政府引導基金管理人都在優化自身的投資策略,擬對某些項目退出操作能力較弱,產業投資佈局缺乏亮點的股權投資基金減少投資,也給外界造成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趨緩的“印象”。

“目前,只要股權投資基金能拿出卓越的投資策略,豐富的優質項目儲備,強大的項目退出運作能力與以往穩健可觀的投資業績,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力度反而會加強。”這位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擬投資一家行業頭部創投機構旗下新發的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因爲機構投資者出資活躍,他們差點沒拿到認購額度。

但是,多家創投機構依然感受到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策略的一系列新變化,令他們募資壓力驟然增加。

“以往,政府引導基金都是先出資,我們以此再吸引其他社會資本出資,完成新基金募資。但現在,多家政府引導基金都提出先讓我們先完成社會資本募資,他們再跟進出資。”上述創投機構負責募資的合夥人告訴記者。令他傷腦筋的是,這無形間影響到創投機構的投資節奏——目前多家已投資企業正希望他們能給予過橋貸款支持企業日常經營,但創投機構卻囊中羞澀。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這家創投機構一度嘗試向銀行尋求投貸聯動業務合作解決資金燃眉之急,但他發現,銀行也有着自己的風險評估考量。

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策略趨緩“背後”

多位創投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儘管政府引導基金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但其中不少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節奏卻在趨緩。

“此前,我們與三家政府引導基金磋商出資事宜,但他們都要求我們先從其他企業與機構投資者募集到一定金額資金,他們再跟進出資。”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令他有點措手不及。因爲他最初的規劃,是先拿到政府引導基金資金,再以此吸引企業與機構投資者出資。如今不同LP的出資順序發生180度大轉變,令他突然對新基金募資“沒了底氣”。

這位創投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起初以爲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趨緩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加大影響,地方對政府引導基金的財力支持減弱。但他很快發現,這三家政府引導基金其實不差錢,他們投資節奏之所以放緩,是因爲他們汲取了以往投資經驗教訓。

具體而言,這些政府引導基金之所以先要求創投機構先從其他LP募集資金,主要是想先觀察這家創投機構的實際投資水準,能否挖掘到具備高成長潛力的“黑馬企業”、能否滿足政府引導基金的返投要求、能否具備較高的投後管理與項目退出運作能力等。

上述政府引導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這背後,是部分政府引導基金髮現有些創投機構在拿到政府引導基金出資款後,沒有很好完成政府引導基金交代的任務,包括返投比例不達標,高科技產業鏈招商引資成效不明顯、項目退出一再“延後”導致政府引導基金資金回籠難度加大等。

尤其是部分創投機構在拿到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款後,不再對外募資,只用政府引導基金資金開展股權投資,導致政府引導基金承擔更大的股權投資風險,令不少政府引導基金管理人感到更嚴峻的財政出資保值壓力。

在他看來,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趨緩,應該用辯證眼光看待。一面是部分地方政府因宏觀波動加大導致財政支持力度減弱,拖累政府引導基金投資能力相應下滑,一面是不少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仍在地方財政鼎力支持下,加快投資步伐。尤其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儘管面對宏觀經濟波動加大等因素影響,不少地方政府對政府引導基金的財政出資仍相對平穩,令後者擁有充足資金投向各類股權投資基金。

數據顯示,4月份,省級和地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規模相對較高,二者合計佔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總額的68%。與此同時,4月不乏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的大額出資案例,比如山東省新動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0.01億元,投資兗礦集團管理的山東省魯資發展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這位政府引導基金人士認爲,目前部分創投機構之所以感到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趨緩,一個重要原因是越來越多政府引導基金紛紛調整出資策略——不再率先出資,而是等待社會資本LP資金到賬,再花費一段時間觀察創投機構的實際投資管理能力是否符合自身要求,再跟進投資。

創投機構的“募投”新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引導基金出資策略變化,也讓不少創投機構感到“不適應”。

“募資壓力肯定變得更大。”前述創投機構負責募資的合夥人感慨說。以往,政府引導基金資金先到賬,他們能以此說服其他產業資本與機構投資者跟進出資,順利完成基金募資任務同時,也滿足政府引導基金要求的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當地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目標。

如今,這些產業資本與機構投資者一看到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節奏放緩,也紛紛打起“退堂鼓”。

究其原因,是他們認爲政府引導基金“遲遲不入場”,或令相關創投基金投資企業獲得當地政策扶持的“確定性”下降,影響企業未來成長空間。

此外,部分機構投資者還認爲政府引導基金早早出資,也有助於相關創投基金項目退出——具體而言,當投資企業無法按時IPO時,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基於項目退出考慮,或通過牽線搭橋吸引當地大型企業進行項目併購,既能實現產業鏈整合,又能讓各個出資人(LP)更快看到項目退出回報。

“這已變成先有雞再有蛋,還是先有蛋再有雞的難解謎題。”這位創投機構負責募資的合夥人直言。目前他正努力形成折衷方案——說服政府引導基金、產業資本與機構投資者同步出資。但是,不同資金方都有自己的考量與訴求,導致彼此仍難以達成共識,甚至有機構投資者乾脆提出“按投資項目同步出資”,但此舉打破了他們一再強調的LP按時間繳費慣例。

記者多方瞭解到,不同類型LP對出資節奏的意見分歧,正影響越來越多創投機構的項目投資步伐。

“由於創投市場低迷,今年以來不少投資企業都希望我們能提供過橋貸款以支撐企業日常經營。”一位國內中等規模創投機構投資總監告訴記者,但當前政府引導基金、產業資本與機構投資者的出資節奏紛紛趨緩,讓他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告訴記者,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也想到與銀行開展投貸聯動合作,先由銀行提供過橋貸款,等到投資企業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或LP出資額到賬,創投機構再提供資金幫投資企業償還過橋貸款。

“在實際操作環節,不少銀行對此也比較謹慎,一再詢問政府引導基金出資確定性與可靠性,再決定是否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合作。”這位創投機構投資總監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