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愈打愈詐 黃牛改賣假票躲刑責

文創法去年6月2日正式施行,但藝文表演票券黃牛仍猖獗。文化部次長王時思29日表示,目前加價轉售案件,已裁處30案,裁罰金共208萬4490元。(鄧博仁攝)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去年6月施行至今將近1年,以重罰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來防制藝文表演票券的黃牛行爲,文化部昨在立法院指出,從統計數字來看,黃牛其實是下降的,不過立委29日質詢說,現在票券黃牛爲避免涉及刑法,紛紛轉爲賣假票的詐騙犯,「政府愈打愈詐」。文化部坦承,現在消費者購買黃牛票,可能根本拿不到票,最後變成被詐騙。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29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專案報告「表演票券黃牛票取締、防範及執法成效」,文化部收受的加價轉售檢舉案共2015件,其中609件資料完備已交由地方政府調查,300件已處理完竣,309件調查中,完成率約5成。並同地方政府自行調查的案件後,已裁處30件,裁罰金共208萬4490元。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質詢說,《文創法》原本是要遏止黃牛票,但現在賣黃牛票可能涉及刑法,因此許多黃牛改賣假票,變成詐騙犯,政府打黃牛卻反而造成詐騙猖獗。另外,還有變種黃牛賣假票,像是賣麥克風送2張演唱會的票,文化部應想辦法遏止。

王時思迴應,現在民衆購買黃牛票的風險相當高,因爲最後可能被詐騙。對於變種黃牛問題,文化部會在1個月內邀請相關單位開會,提出行爲指引辦法。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表示,文化部的報告寫得天花亂墜,但與實務執行有極大落差,例如張學友演唱會共9場分2次賣,第一次賣前面6場共5、6萬張票,第二次賣後面3場賣3萬多張,一開賣就買不到有可能嗎?但文化部只會推給實名制,並沒有去了解主要原因是掃票機器人氾濫。

葉元之還批評,文化部沒有解決黃牛票問題,現又招標辦理「113-114年黃牛檢舉及法律諮詢專案辦公室」採購案,預算是1500萬元,而112年這個標案得標廠商袁秀慧曾任黨產會委員,他懷疑背後不單純,也會密切注意是否由同一廠商繼續得標。

王時思解釋,要解決黃牛票,較有效是採實名制,售票平臺向文化部申請實名制補助,今年達20個,希望可以減少黃牛票的問題。至於標案是需要有經驗的律師提供法律意見,目前兩家廠商投標,相關程序還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