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經營權不再限於家族內訌 公司派面臨保位戰

爭奪經營權不再限於家族內訌或市場禿鷹,臺、日、韓近來有許多主動型股東,不僅在股東會上提案通過,甚至取得董事席次。(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對小股東而言,股務(proxy)單位只是通知股息發多少、去哪裡領股東會紀念品,董事改選年時能靠委託書多領什麼好康;但對大股東而言,股務卻是敏感、機密,攸關在資本市場裡經營權大戰勝敗的重要業務。在外資持股佔比已經超過四成的臺灣資本市場,股務經營受國際影響也愈來愈深。

成立於1935年的Georgeson,爲全球規模最大的股務與投票代理徵集公司,爲其客戶提供策略性股東溝通、投票預測、公司治理分析,以及對投資人持股和投票行爲研究等。2021年起與臺灣寬量國際(QIC)策略聯盟,定期揭露資本市場的重要議題。

輿論相挺 公司不能再被動

《財訊》報導指出,日前Georgeson特地分享年度主題「亞洲股東行動主義興起對臺灣的影響」。該公司全球執行長凱斯.西多羅瓦茲(Cas Sydorowitz)指出,2022年全年在全球資本市場由主動股東發起的積極行動次數創史上新高,來到235次;今年上半年企業文化向來較保守含蓄的亞太地區對「換人做做看」的熱潮也愈演愈烈,有19%的股東行動來自亞太地區。

像在臺灣,雖然有疫情警戒,股東會大多改採線上舉行,但資本市場仍然熱鬧滾滾。寬量執行長李鴻基指出,「過去3年來,經營權進入輿論戰的,就有光洋科、康和、臺苯、長榮、新光金、泰山、國票金等公司,2024年預計有443家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其中240家公司董監事持股低於20%,有70家外資持股高於10%,在機構投資人被要求主動議和的思潮下,可預期臺灣的股東行動將愈來愈頻繁與活躍。」

西多羅瓦茲則觀察到,在日本,東芝(Toshiba)、富士達電梯(Fujitec)、關西電力、創投公司集富(JAFCO)這些歷史悠久的龍頭企業,近來都被來自國內外的股東行動資金挑戰,甚至取得董事席次。而最具代表性者,莫過於今年6月底,日本公共工程老廠東洋建設(Toyo Construction,日股代號1890),既有董事會就被任天堂(日股代號7974) 創辦人山內家族辦公室(Yamauchi-No.10 Family Office,YFO)狠狠擊潰,不但被拿下7席董事,也喪失了對公司的控制權。

《財訊》報導指出,對於YFO來說,這是一次重大勝利;據報導,YFO掌門人、任天堂創辦人之孫山內班卓將推動這家市值逾千億日圓(約新臺幣225億元)的重大基礎建設公司私有化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