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顯示 俄羅斯使用北韓「火星11」彈道飛彈轟炸烏克蘭

火星11飛彈外型與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很類似。(圖/北韓通訊社)

一名烏克蘭武器調查員表示,在仔細檢查掉落在哈爾科夫的飛彈殘片之後,她找到2個明確的證據,判定這枚飛彈是北韓的火星11型彈道飛彈。這意味着,即使北韓已被經濟制裁多年,他們仍然具備飛彈武器的生產能力,他們背後的供應鏈必須繼續調查。

BBC報導,1月2日,武器檢查員克里斯蒂娜‧奇馬楚克 (Khrystyna Kimachuk)得知,哈爾科夫市遭到飛彈轟炸,其中飛彈的殘骸頗完整的落在建築物裡。她開始主動要求調查,而烏克蘭軍方也同意了。她研究俄羅斯武器多年,在拆開飛彈之後,奇馬楚克立刻就能認出「這不是俄羅斯飛彈」,而且她還在一堆金屬零件和電線中,找到了確實的證據。

在一個零件的標籤上,她看到一個不尋常的小字符,不是西裡爾字母,而像是韓文的一部份。然後她發現了一個更能說明問題的細節,那是外殼位印有數字「112」。她認爲,這是北韓曆法(主體歷),112年相當於公元2023年,在這裡的意思是飛彈的生產年份。奇馬楚克認爲,這2個小細節是俄羅斯購買北韓武器的第一個確鑿證據。

奇馬楚克在衝突軍備研究 (CAR) 工作,該組織努力調查俄羅斯武器,以查明這些武器的製造方式以及來源。研究的團隊分析了這枚飛彈的數百個零件後,發現它充滿了外國技術,而且大部分的電子零件都是在美國和歐洲製造,甚至年份很新,有一片是2023年3月生產。

她說:「這是最大的驚喜,儘管近二十年來,北韓一直受到嚴厲制裁,但是他們仍然設法找到零件供應管道,並且獲得製造武器所需的一切。」

倫敦國防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 (RUSI) 的北韓問題專家伯恩 (Joseph Byrne) ,同意奇馬楚克的調查,他同樣感到震驚。他說:「我從未想到,會看到北韓彈道飛彈出現在歐洲土地上。」

不過,人造衛星照片拍攝到,4艘俄羅斯貨船在北韓和俄羅斯軍港之間來回穿梭,每趟都裝載了數百個貨櫃, 總計已運輸了7,000 個,裡面裝滿了各種彈藥,包括子彈、砲彈與火箭。

火星11型是北韓最新發展的彈道飛彈,射程可達700 公里。儘管外界認爲,北韓飛彈的準確性應該不高,但軍事觀察家劉易斯博士(Dr Jeffrey Lewis)認爲,它們並不會比俄羅斯飛彈差多少。

劉易斯解釋說,這些飛彈的優點是極其便宜,也就能以量取勝來壓倒防空系統,而這正是俄羅斯人正在做的事情。

這就出現下一個問題:北韓能夠生產多少飛彈?韓國政府最近觀察到,北韓已向俄羅斯運出6,700個貨櫃,如果平壤的武器工廠正在全速運轉,那麼他們可以一年生產100枚。

那麼飛彈的電子零件是怎麼來的?分析師認爲,很可能引用是民用晶片。計算與導航晶片也出現在手機、洗衣機和汽車裡,這種晶片的國際銷售量很大,也沒有限制,所以很可能是利用人頭公司取得,多數的晶片生產商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最終去了哪裡。

劉易斯表示,根據他先前的調查經驗,駐紮在海外的北韓人,可以先在香港或其他中亞國家設立假公司,主然後他們以公司名義下訂電子產品,再用另一個公司名義,將產品運送到北韓,與中國大陸的邊界有管道可以運輸。如果一家假公司被發現並受到制裁,另一家空殼公司很快就會出現取代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