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人士碩專班「洗學歷」連環爆 專家曝大學招生內幕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論文門事件,凸顯碩士在職專班的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事件引發政商人士透過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洗學歷」問題,專家說,很多碩專班招生僅看口試及書審成績,如果辦筆試,政商人士就不來了,因爲他們根本沒能力考筆試。而政治人物爲了在選舉時有漂亮學歷,就透過碩專班來爲自己「鍍金」。

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表示,碩專班所收的學費是一般碩士班兩倍以上,而入學標準也很寬鬆,很多都僅有口試及書審,不辦筆試。而在入學口試時,老師問的題目也會透過學生口耳相傳,最後大家都知道怎麼回答,整體來說,要進碩專班非常容易。

陳振貴說,碩專班的立意是好的,早期像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都收高階經理人,讓他們有「實務」和「理論」結合的機會。不過後來許多EMBA班連中階、低階經理人都收,但有些人工作忙,上課或寫論文常出狀況。

陳振貴指出,大學爲了開闢財源,將各碩專班招生對象擴及到政治人物及民代,但這些人缺課、交不出報告或寫不出論文時,還會跟學校抱怨「是你們請我來讀的,你們要幫我解決。」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政治人物去讀碩專班通常不是爲了追求知識,而是一般民衆認爲高學歷或是名校畢業通常能力比較好,因此他們透過碩專班取得名校學歷,有助於在選舉時提高競爭力。

「110學年有5萬3118人讀碩專班,佔所有碩士生的1/3,這麼高的比例很不正常。」林柏儀說,某知名學校法律所碩專班學生高達660人,而一般碩士生只有2、300人;平日研究生流連在教授研究室討論課業不再常見,假日卻有大批在職專班學生30人一班拚碩士,這是怎麼回事?

「大學自甘墮落,爲了開闢財源,放水政商人士輕易在碩專班取得學位。」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現在連國立大學的碩專班都不嚴格把關,讓政商人士找自己助理來幫上課或寫論文,將造成學位的含金量愈來愈低,大學也「學店化」。他認爲,少子化下,大學會愈來愈依賴碩專班這種迴流教育來增加收入,教育部必須制止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