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申遺的歐洲藝術史明珠

圖爲斯克羅威尼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外景。

禮拜堂內,牆壁和天花板上,繪滿喬託及其團隊的作品。

2006年,意大利將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列入申遺預備名單。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將是繼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植物園後,小城帕多瓦擁有的第二項世界遺產。

在英語詩人布羅茨基筆下,威尼斯被形容爲“巨大的雕花箱子,裡面裝滿神秘莫測的珍寶”。水城的光環,幾乎吸引了遊客所有的注意力,也就遮蔽周邊如帕多瓦、維琴察這些小城的光華。我曾在帕多瓦逗留了一個白天,但數年來只要回想那次旅行,我都後悔爲何不在帕多瓦住上幾晚。

出帕多瓦火車站,步行不遠就是斯克羅威尼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這座佇立於草坪上的紅磚小房子有700多年曆史,與世界各地的史蹟相比,談不上有多麼古老,外觀樸實無華,高度甚至不及旁邊栽種的樹木。但它卻是歐洲藝術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公元1303年3月25日,36歲的畫家喬託接受當地富商恩里科·斯克羅維尼(Enrico Scrovegni)的委託,帶領一支40人的團隊,開始爲這座小小的禮拜堂繪製壁畫。

喬託用了整整兩年,完成了委託。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裡,稱許這滿牆壁畫揭開了藝術史新的一章,“一個嶄新的藝術時代就從喬託這個偉大的畫家出現開始。”何以有如此高的評價?行前,我早早在官網上預訂了參觀日期和具體時刻。在約定的時間檢票入場後,遊客們被領入禮拜堂旁邊一間候覽室。這裡會播放相關的影像短片,實際目的是通過等候來降低客人們的體溫、溼度,同時也彷彿過濾掉外界的“塵埃”。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中堂長20.88米,寬8.41米,高12.65米。後堂由一個正方形區域和一個五邊形區域組成。這些空間的牆壁和天花板上,盡爲喬託及其團隊留下的作品。藍色的基調如夢似幻,從《天使報喜》到《最後的審判》,38幅連環畫面再現了700年前意大利人的精神世界。在喬託之前,短縮法、明暗造型這些在平面上創造深度錯覺的藝術手法已在歐洲被遺忘了千年之久。但喬託重拾這些手法,進而改變了歐洲繪畫的歷史走向。這方殿堂雖小,卻足以印證薄伽丘在《十日談》中的評價:喬託“生而具有超羣的想象力,凡自然界的森羅萬象,他無一不能運用他的妙筆畫得惟妙惟肖,令見者幾疑是物的真體。”當年正值歐洲文藝復興之初。佛羅倫薩出現了但丁、喬託兩位巨擘,分別以文學、繪畫揭開藝壇大幕。1302年,但丁被家鄉永久驅逐。周遊各地時,他也曾來到帕多瓦,得到好友喬託的熱情款待。喬託曾爲但丁繪像,但丁則在《神曲》中稱讚喬託是鷹揚畫壇的巨擘。這真是一段投以木桃、報以瓊瑤的佳話。

2006年,意大利把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列入申遺名單。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將是繼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植物園後,小城帕多瓦擁有的第二項世界遺產。

當然,帕多瓦這個“小小的雕花箱子”裡還有許多珍寶。比如1222年創辦的帕多瓦大學,哥白尼、伽利略先後在此求學、任教;帕多瓦大學的人體解剖室(Anatomical Theatre of Padua)興建於1595年,是世界現代醫學和人體科學的重要起點。又比如斯克羅威尼禮拜堂旁的埃雷米塔尼教堂(Church of the Eremitani),傳奇畫家曼泰尼亞(Andrea Mantegna)曾在此繪製了一系列壁畫,可惜二戰時大多毀於戰火。意大利人歷經數十年修補,用8.8萬塊碎片拼合出其中的77平方米,堪稱文物修復史上的經典案例。

若再有機會來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我想就住在車程20分鐘外的小城帕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