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三天 斯諾未能目睹尼克森訪陸

傳記文學第740期《晚年斯諾》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二年是斯諾人生的最後一個十年。在這十年當中,由於世界形勢發生的種種變化,經中美兩國政府同意,斯諾於一九六○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一年三次訪華,他成爲自一九四九年以後訪華的首位也是訪問次數最多的美國記者。

一九五○年代末期的斯諾仍是十分悲觀的:家庭雖然建立了,但隨之而來的責任也向他壓來,更重要的還是他面臨的職業危機,他很清楚,他的價值在於對中國的報導,雖然《紅星照耀中國》使他在國際新聞界獨樹一幟,但要保持他的權威地位,就必須向全世界拿出對中國更新的報導和詮釋,否則,那顆曾經耀眼的紅星,必將逐日暗淡。然而,麥卡錫主義和東西方冷戰使他無法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爲,這使他一蹶不振。

機會終於來到了,一九六○年夏季,斯諾作爲美國《觀察》雜誌的記者訪問中國。中美兩國同時對這個記者開了綠燈。

斯諾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他想改變冷冰冰的美中關係。他說:「打破我們與中國之間的隔絕狀態,從許多方面來看,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就像我在一九三六年所作的工作一樣。」「我感到,我對中國和美國都負有責任,在這同一時刻,我或許能發揮某種關鍵性作用。」

斯諾對新中國的第一次訪問持續了三個月,訪問的成果是長篇鉅著《今日紅色中國:大河彼岸》,該書於一九六二年在美國出版,斯諾把它看作是第二部《紅星照耀中國》,但是西方評論界對其評價是譭譽參半的。一方面,斯諾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有關新中國的大量資訊;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爲他反映的情況不準確。其中的一個硬傷就是有關「大躍進」時期中國是否存在「大規模的饑饉」,斯諾的書對此持否認的觀點,但日後的事實證明,斯諾的確做了錯誤的評估。

無論如何,斯諾再一次成爲「中國通」的佼佼者,他在中國報導方面獨一無二的地位也再次得到公衆的認同。

一九七○年十月一日,在中國訪問的斯諾和洛伊絲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他們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毛和他們合影的照片傳遍了全世界。這是斯諾人生的又一高光時刻。他促成了美中之間的破冰之旅。

從斯諾最後一次訪華到尼克森踏上中國大陸,此間發生了很多精彩故事,比如一九七一年四月的「乒乓外交」和同年七月的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秘密訪華,這一切都是斯諾訪華激起的漣漪。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森終於率領龐大的團隊前往北京。就在飛機起飛的前三天,斯諾在瑞士的埃辛斯因胰腺癌去世了。那是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五日。

斯諾本是作爲尼克森邀請的嘉賓一起訪華的,瞬間的不幸留下了歷史的遺憾。但他的影響力在持續發酵:美國國務院爲兩百多名訪華團成員,每人都發放了一本《紅星照耀中國》,作爲他們瞭解中國的入門手冊。(四之四,全文請見《傳記文學》2024年一月7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