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李京安荒漠種電 啖大陸太陽能商機
銀川臺協會長、巨皇集團董事長李京安
達人小檔案
大陸太陽能產業近年面臨產能過剩、外部制裁等內憂外患,行業面臨低谷。但從2008年就跨足太陽能與新能源事業的銀川臺協會長、巨皇集團董事長李京安卻樂觀認爲,隨着市場進入汰舊換新階段,「還有10~20年發展前景」。除此之外,臺灣資金若能與大陸技術優勢互補,發展將大有可爲。
李京安早在1993就已到大陸發展,當時被美國公司派到上海任職,他敏銳發現大陸商機無限,決心走上創業一途。1996年他成立貿易公司,順利賺到第一桶金。2008年,他嗅到大陸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商機,便從沿海省份轉移到西北,以寧夏爲起點,開始從事太陽能的建設、運營管理,之後再跨足到新能源與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業務遍佈西北五省。
李京安坦言,剛到寧夏時,大陸對沙塵暴的治理還未臻完善,隨着治沙工程推進,荒漠變爲綠地,沙塵大幅減少。加上寧夏極力推廣精細化工、高端製造業配套產業,產業發展速度顯著提升。
隨着落腳寧夏的臺商逐漸增多,銀川臺商協會於2017年9月正式成立,並由李京安出任會長。他說,目前銀川臺商已從最早的3~4人增加到200多人,會員企業涉及農業、飲料及食品加工、節能環保、科教文創等多個行業。銀川臺協成立以來,他不僅致力於協助會員企業在當地健康發展,也希望更多臺商與臺青前往寧夏開展交流合作。
談到大陸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他說,早期剛從事新能源產業時,因大陸科技以及配套建設相對短缺,成本極高。但如今產業已相當成熟,加上大陸官方陸續建成特高壓電網以進行「西電東送」,不僅提升綠電的使用範圍,電價成本快速下降,「棄光率」大有改善。
李京安解釋,尤其最早2004年左右投入使用推出的太陽能發電板與風電機組,囿於當時材料與技術問題,普遍有發電量偏低、設備佔地過大、不符合現在環保標準等問題。目前新型機組的用地面積更小,環保標準也不斷提高,設備汰換需求持續增長,將成爲下階段的發展契機。李京安認爲,新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時間還很長,「估計我還看的到10~20年商機」。
對於歐美以大陸輸出過剩產能、打壓太陽能產業一事,李京安說他「一笑置之」。主要是因爲歐美企業進場晚、技術不足且用工成本高,競爭力不足才祭出此番措施。他認爲,這些制裁效果並不大,因爲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下,大陸太陽能產品仍極具優勢。
除了外部壓力,他也坦言大陸內部也面臨復甦緩慢的問題。從製造業的接單景氣來看,雖然現在稍有回暖,但要恢復過往水準,「大概仍須兩到三年的時間」。
達人座右銘
猶如大浪淘沙,只要經得起磨練,仍舊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