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商業銀行如何以產業“鏈”接金融服務?

自去年9月“新質生產力”首次被提出以來,其實現路徑正不斷豐富,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強調“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各地方要注重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基礎,因地制宜地推動新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

金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到江蘇調研走訪。江蘇地處我國東部沿海,長江下游,是連接長三角與內陸的交通樞紐。江蘇以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約14%的工業增加值,製造業覆蓋全部31個大類,是我國門類最多、產業鏈最完整、配套設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

而江蘇省內各地市資源稟賦有差異、發展重心錯位互補,這無疑對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產業“鏈”接金融服務

在因地制宜發展先進生產力的背景下,江蘇省提出在“十四五”時期重點打造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50條重點產業鏈(以下簡稱“1650”產業體系)。圍繞1650產業體系,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啓動了1650產業鏈項目,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周瀛介紹說,中國銀行是外匯外貿業務特色銀行,在江蘇市場佔有率較高,但用傳統的生產手段、思維模式,很難量化具體的提升空間。通過數字化手段,銀行服務客戶的數據會更加清晰,目標會更加明確。對於已合作用戶,通過打通客戶數據,銀行還可以從授信、國內結算等多個角度挖掘現有客戶需求,跨部門協作更加順暢。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研究和製造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2023年,公司中標墨西哥蒙特雷項目,爲保證項目順利推進,需要在一週時間內開立一份履約保函。這個業務難度體現在:一是時間非常緊張,還需要考慮時差因素;二是條款複雜,且要求合同文本爲西班牙語。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通過線上線下、總行分行和境內境外機構聯動,在要求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了保函開立,確保項目最終落地。

目前,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聚焦50條重點產業鏈,已實現30.35萬戶鏈上企業數據入庫,從7個維度,超200個字段進行信息畫像。通過“一鏈一策”模型評價體系,已爲晶硅光伏、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等5條產業鏈定製了評價模型,協助基層機構開展精準營銷、客戶洞察、產品推薦和權益管理。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產業鏈授信客戶1.19萬戶,較年初新增1202戶,授信餘額2729億元,較年初新增241億元。

從“雪中送炭”到合作共贏

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是以先進製造業爲代表的實體經濟,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

江蘇龍城精鍛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4年,是全球知名的高端精密鍛件和零部件製造商,向全球十多家跨國零部件製造商提供200多種高端中小型精密鍛件。公司核心產品——汽車發電機精鍛爪極全球市場佔有率達38%。

中國銀行武進支行行長王志偉介紹,2011年末,因爲陷入擔保鏈風險,龍城精鍛一度面臨資金壓力和困難。但企業良好的信譽和發展前景,也得到了銀行的認可。

爲消除擔保鏈風險影響,2013年由中國銀行常州分行牽頭,聯同江南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組建6.5億的流動資金銀團貸款。

“專注是註定這個企業能夠在細分領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江蘇中國銀行‘雪中送炭’的關鍵。”王志偉說:“這家公司從一家鄉鎮企業成爲製造業隱形冠軍,一直專注在所在領域深耕細作。作爲每年國際結算量超過4500萬美元的出口型製造業企業,企業專注於製造業、專注於技術提升。在銀團貸款投放後,龍城精鍛與銀團成員也真正做到了合作共贏,銀團解決了企業的擔保及融資難的問題。

目前,考慮到公司核心產品與燃油車高度相關,在新能源產業興起的背景下,龍城精鍛也積極轉型,目前企業爲新能源車開發了多個成品,成爲一線品牌的一級供應商,爲氫能源商用車開發的零部件也已逐步開始供貨。

龍城精鍛總裁莊明介紹,公司已開發的50餘種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零部件產品,填補了國內氫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相關領域空白。

這是江蘇加大金融支持製造業重點領域的一個縮影。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聚焦產業鏈客戶需求,2024年上半年,該行製造業貸款餘額達2690.52億元。其中,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客戶等貸款餘額較2023年同期實現明顯增長。

對公業務是銀行數字化轉型“高地”

伴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經濟也面臨深刻變革。年報顯示,六大國有行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計1228.2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

從零售端來看,數字化轉型已取得不錯成效。銀行通過互聯網拓展業務範圍,覆蓋更多長尾客戶,並通過線上線下的場景融合形成服務閉環。

但在界面新聞調研走訪過程中,業內普遍認爲對公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說對公業務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高地”。

對公業務的數字化轉型難點可以歸結爲幾個方面。一是從業務角度來看,對公業務需要根據每家企業需求不同,定製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銀行和企業內部的決策流程都更長,不確定性大。

二是從數據角度來看,過去銀行零售、對公、普惠等不同部門都有自己的數據,形成不同的“數據煙囪”,尤其是對公業務客戶所處的行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等均不相同,涉及對外部數據的鑑別及與銀行內部數據的整合等問題。

三是從銀行內部管理來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產業規劃或行業特色,總行層面無法全面瞭解分支行轄區內企業分佈、經營情況,難以精細化挖掘數據,定製信貸政策;而不少銀行一線員工仍然採用“掃樓”等效率不高的拓客手段,僅憑藉客戶經理的主觀經驗,缺乏科技能力和數據能力支撐,無法準確識別哪些企業有信貸的需求。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讓不同層級揚長避短,成爲對公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數字化轉型對銀行而言是生產工具的變革和效率的提升。”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朱復興對界面新聞表示。

他介紹,2024年4月,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普惠AI營銷助手,通過對工商、稅務、司法等外部數據以及銀行內結算、交易對手等內部數據進行挖掘,客戶在供應鏈上的屬性標籤一目瞭然,其背後的交易特徵和經營特徵通過核心供應鏈得到佐證,交易真實性和數據有效性也得到保障,最終爲客戶生成畫像,得到最低預授信額度。

“街頭巷尾有很多煙商小客戶,在傳統銀行服務中,他們的授信額度往往不超過20萬元,而客戶經理爲其辦理業務需要調查收集材料,最快可能也得一星期才能完成,通過數字化預授信機制,最快20分鐘就可以完成受理、審批、放款流程。”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曉光舉例。

自4月該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登錄2.96萬人次,查詢企業16.87萬次,實現授信3336戶,授信金額176.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