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抓小放大 董氏批政府裝肖維
《菸害防制法》新法施行滿1年半,董氏基金會批衛福部空有法律、砸大錢宣導菸害,卻不確實執法。圖爲禁菸布條。(本報資料照片)(吸菸有害健康)
《菸害防制法》新法施行滿1年半,衛福部納管新興煙品加熱煙,並全面禁止電子煙製造、輸入、販賣、供應。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青少年吸菸行爲,推估約8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多數家長憂心新興煙品會使孩子成癮,危害健康。董氏基金會指出,衛福部空有法律、砸大錢宣導菸害,卻不確實執法,「根本是裝肖維」。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組主任林清麗分析,國際菸草公司爲擴大市場,須開發新的吸菸人口,推出新興煙品,目標鎖定35歲以下年輕人。即使法令明文規定禁止電子煙,加熱煙則須通過上市審查纔可販售,路上仍常見年輕人吸新興煙品,法令形同虛設,主因是國健署從未嚴格執法。
林清麗批評,《菸害防制法》修法的目的是追蹤源頭,但執法人員最多僅處罰吸菸行爲人,甚至不確定有無罰款,政府行動力明顯不足,「雷聲大雨點小的執法作爲,根本是裝肖維」。
除了中央執法態度挨轟,地方政府防制電子煙,取締樣態、裁罰金額,確有不小差距。以六都政府去年成果爲例,高雄裁處52件、罰鍰10萬5000元;桃園裁處48件、罰鍰59萬6000元,大多是行爲人;北市查獲違規販賣電子煙1件,罰鍰20萬元、輸入電子煙2件,各罰鍰5萬元。
臺中除了去年裁處59件、罰鍰236萬6000元,今年5月底也與警政署保三總隊聯手破獲市值1億4060萬元的大型電子煙工廠,以張男爲首的不法集團經人頭帳戶收取電子煙銷售所得,單一戶頭就有千萬元金流。
新北裁處逾1100件,裁罰金額約1500萬元,爲落實公權力,跨局處合作,並集結北臺8縣市區域聯防,防堵不肖業者竄逃。不過,陳姓民衆抱怨,新制上路年餘,違規加熱煙仍在市面流竄,甚至有許多「水貨」出現,不利民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