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鋼板金製造轉型有成 逆勢成長

臺灣第一大精密板金製造商一志鋼金屬今年接單不斷。位在臺南永康工業區的廠房倉庫可見欲出貨的產品。圖文/林宜蓁

臺灣第一大精密板金製造商一志鋼金屬在疫情時靠着內部整頓及產品轉型,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時,位在臺南永康工業區的廠房折牀裁切聲每日仍隆隆作響。總經理郭治華表示,慶幸在疫情間轉做醫療牀、販賣機、伺服器機殼、電玩遊戲機、點餐機等民生工業用產品,他們纔有機會在逆境中成長,創造較去年成長2成的營收。

這一切要回溯疫情爆發時第2年,郭治華指出,志鋼原先做的是建材板金,但技術低階抵不過大陸「拼價」競爭,就在愁雲慘霧之際,2017年10月臺積電到南部科學園區(南科)駐廠,打下第一根基樁開始,找他們製造員工的置物櫃。就這樣一路合作,從置物櫃做到衣架、垃圾桶,甚至是用於晶圓代工的機電板金。如今面板大廠羣創等上市公司面板玻璃載具都由其供應。郭治華笑說,從原本較低階、不到百萬元的機具,一步跨入較高階、超過上千萬元的設備和技術,那是第1次「被迫轉型」。

而第2次轉型在2021年,正值全球新冠疫情最嚴峻時期,因美國民衆不敢在外用餐,美國麥當勞「得來速」點餐窗口擴增,急需大量點餐機及連線到製作端的機臺,包括美國星巴克的點餐機都找上門。就這樣志鋼產品開始朝多元發展,客戶現在擴及醫療、3C產品、5G、機械、遊戲機、點餐機、導覽機、無塵室等產業,每年營收上億元,堪稱國內精密板金加工第一大廠。

郭志華表示,板金加工程序是經裁切、成型、銲接、塗裝、組裝、包裝到運送等一條龍的生產鏈。「大家會以爲我們的工廠是髒亂、悶熱,但我在疫情前將內部環境改善,安裝中央空調,目的爲將人員留住,且要求垃圾不落地,一切比照半導體產業管理」。

在疫情期間,志鋼金屬工廠從人力整頓到生產設備更新,超前部署。在人員的工作時段,將年長員工班表移到中班、大夜班,目的爲吸引年輕人投入金屬加工行業。重視職場安全,建構安心職場,將廠區的折牀、衝牀全面換新配有光電安全保護裝置,改善工作環境和強化自主管理,以維護員工的作業安全。

此外導入數位化生產,併購進一部要價2000萬元的全自動機械手臂,希望擺脫板金工廠給人「黑手」的印象。因此在志鋼員工7成是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沒有缺工及人才斷層的問題。

靠着郭治華對產業的獨到眼光及洞燭機先,成功將板金產業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的文創體驗,成功吸引年輕人留在板金業,在傳統制造產業中,很難得可看到很多年輕人一起工作的身影,也因此才能在大環境不景氣中,締造「成長」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