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凱基投信總經理張慈恩 產品創新 不做me too
凱基投信總經理張慈恩表示,善用大數據的量化分析,篩出品質好的標的。凱基投信/提供
俐落的短髮,一身剪裁合身的西裝,凱基投信總經理張慈恩一上臺,流利的口條,滿身是吸引目光的氣場。多年在外商的歷練,帶領的是主動基金的經理人;一下子來到本土的投信公司,還要推出被動式指數型基金(ETF),身爲市場的後進者,張慈恩帶領團隊殺出重圍,也讓凱基的基金規模從2018年不到百億元,迄今已約達2,700億元。
流程數據機制 常掛嘴邊
經理人口中的「Ann總」(張慈恩的英文名字是Ann),最常掛在嘴邊的是流程、數據、機制。張慈恩回憶,長年在外商的訓練,對於產品的設計必須清楚其定位、設計的邏輯、執行的流程,以及如何解決痛點。一開始同仁很不適應,張慈恩會循序要求慢慢改變,包括問經理人,如何篩選出ETF的標的,得先說服她才行。
尤其團隊成員許多都是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出身,挑選投資標的邏輯與ETF不同,在設計ETF時,張慈恩強調的是「由數據驅動的投資流程」。主動型基金經理人的做法大多數是重壓,但今年大漲的個股,第二年常常會重跌,因此年年都能得獎的經理人很少;ETF則是把想法,透過多因子的篩選,落實成做法,而且是有紀律地執行,「下好離手」,不管換了幾個經理人,都可以持續性的執行,因此篩選的方法最爲關鍵。
「我常說,設計決定了命運。」張慈恩笑說,「我給經理人的任務很簡單,但愈簡單的任務愈難達成。」30年來在業界的歷練,張慈恩看到投資人都想賺錢、都想買低賣高,2007年以前,投資人買股票希望賺價差,2008年以後,投資人希望可以配息,因爲拿到息心才安。
善用量化分析 篩選標的
張慈恩給經理人的任務是,既要讓投資人能賺錢,還要能配息。因此,要透過多因子方式來篩選,善用大數據的量化分析,篩出品質好的標的。
好的篩選機制,不僅可以找到品質好的標的,還可以克服人性的弱點。張慈恩舉例, 投資人都希望買低賣高,但觀察輝達股價最嗨時,就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臺時,投資人對輝達有了感情,就會捨不得賣。這時若透過設計良好的機制,該賣時就會賣,不會放感情。多年的經驗,也讓張慈恩瞭解,避開大跌段就能贏,但要避開大跌段,必須在出現大跌跡象時要捨得賣,透過多因子機制設計能勇敢換股。
張慈恩表示,在ETF市場凱基投信是後進者,所以她要求同仁,不能做「me too」的產品,「如果不能打敗既有的產品,就不用拿上來。」在市場都充斥高股息的產品時,凱基必須透過市場主流的產品與投資人溝通,因此要進入主戰場「尬車」。
同樣是高股息的產品,張慈恩要求凱基的產品必須有更好的雷達找到好標的,布的網子也要撈得比別人多,因爲資產管理的核心就是投資總報酬。善用工具在此時代,將可以一打十,「我們設計的產品都是自己也會買的」,張慈恩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