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進展速度快 衛福部成立三大AI中心推前瞻政策
衛福部今天宣佈成立「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AI影響性研究中心」,衛福部長邱泰源(左四)、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右四)、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左三)、北榮副院長李偉強(左二)等人一同合影。記者餘承翰/攝影
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面臨挑戰包括AI軟體在臨牀應用時,可能出現偏見、不透明性及資安與隱私問題。衛福部今天宣佈成立「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以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各中心透過建立跨層級、跨體系醫院合作,有效解決AI應用於臨牀場域所面臨的落地、取證及給付三大關鍵議題。此爲國內AI醫療應用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動智慧醫療的前瞻性政策。
三大類型AI中心補助計劃於今年7月23日公告並舉辦全國性教育訓練,8月1日截止收件,各層級醫院熱烈參與,共計30家醫院提交48案,經過國內外委員三階段評選,共計16家國內醫院,共19案通過決選,包含臺大、中榮、北榮、成大、中醫大、三總、林口長庚等指標醫院。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三大AI中心成立的目的,是爲解決智慧醫療的落地、取證及給付,也爲國人帶來更先進、可靠的醫療服務,同時可以優化長照政策,改善醫療環境,強化醫療資源配合,確保健保及智慧醫療的永續發展,並幫助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加速新藥與科技融入,保持臺灣在全球醫療領域的競爭力。
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說,目前各大醫院AI產品在取得認證時,有時候會超過一年以上,以AI進步的速度,大家覺得取證的速度太慢,以及關鍵應用如何透過科學方法評估健保給付,並驗證臨牀效果,這些都是智慧醫療推動時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因此,先進國家推出相關法案架構和共識指南,作爲監管的指引方向,如世界衛生組織的負責任AI六大原則,歐盟AI法案,以及美國AI運算法透明及資訊共享規則等。然而,這些政策宣示尚未在各國具體落實成爲推動中心。
李建璋說,爲前瞻佈局,衛福部輔導臺灣醫院成立三大類型AI中心,作爲解決推動智慧醫療最後一哩路。第一類「負責任AI執行中心」爲透過制定符合資安與隱私保護的管理辦法,公開AI模型、資料和效能等重要資訊,提供可解釋性分析結果,提升AI透明度,同時建立AI模型生命週期管理辦法,以確保AI在臨牀使用具有持續可靠性。
第二類「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爲衛福部資訊處和食藥署合作,解決國內醫療AI軟體取證過程冗長及蒐集具臺灣人羣代表性驗證資料集的困難,以往AI外部驗證機制缺乏跨層級醫院協作、系統性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該類中心將預先組成醫院聯盟,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串接跨體系及跨層級的電子病歷資料,藉以協助廠商驗證AI模型,提升驗證速度以及在臺灣人羣的準確性,促進產品商業化進程,幫助國內民衆更快速享受到高品質的智慧醫療產品。
第三類「AI影響性研究中心」爲衛福部資訊處和健保署合作,解決國內AI醫療應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的挑戰,由於AI產品的價格無法依循傳統醫療器材從製造端進行成本評估,中心將建立跨體系、跨層級的臨牀試驗機制,並由多專業團隊設計研究,進行AI臨牀效益評估,確保AI產品兼具臨牀有效性與健康效益,同時建立科學性的定價基礎。
三大AI中心的啓動象徵臺灣於智慧醫療領域前瞻且重要進展,衛福部將繼續推動AI技術的應用發展環境,爲國內智慧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