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座艙專利怡利電子拿本土王 大陸稱霸智能互動領域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佈「車輛智慧座艙專利趨勢」,在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HUD排老三的怡利電子最多件,爲本土專利王。不過臺灣除視覺技術,其他專利都乏善可陳。(資料照)

新一代車輛走向「智慧座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佈「車輛智慧座艙系統關鍵技術專利」報告,可發覺專利主要掌握在中、美、日、歐、韓五個地區上。臺灣僅在擡頭顯示器專利擠到第10名,佔比不到1%,其他技術乏善可陳。而在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HUD排老三的怡利電子,國內專利件數最多,成本土專利王。

智慧座艙系統,主要是在「視覺」「聽覺」「娛樂體驗」「智能互動」四大技術上,智慧局報告乃整理分析四大類關鍵技術及專利申請趨勢。

視覺技術上,以擡頭顯示器(HUD)爲主,這塊日本是老大哥,申請3895件,整體比例達31%,第二名美國16%,僅約其一半,大陸佔比14%排第三。臺灣以162件,佔比1%,勉強擠上第10名。可智慧局強調,這可看出臺灣有不少廠商進入HUD市場。

回到國內車用視覺專利申請上,怡利電子以12件拿下本土專利王,其他爲英錡科技、尚利光電、車測中心、工研院等。各大汽車廠並不以臺灣爲佈局重點,僅有大陸蔚來汽車與日本積水化學分居2、4名。

前十大申請人技術大致在自由曲面鏡面與擋風玻璃,怡利電子是以可降低駕駛者視覺昏眩的「遠距離顯像的擡頭顯示器」爲亮點。

「聽覺」方面,主要是語音互動、聲學輸入輸出及聲學環境相關技術。「娛樂互動」,則包括傳統娛樂體驗及集合虛實環境的沉浸式乘坐體驗,這些都是中國、美國及日本天下。

第四大類,也是未來趨勢「智能互動」,主要有駕駛輔助統、睡眠疲勞偵測、乘員監測、電動車裡程焦慮等四項目。這個領域由中國大陸稱霸,其專利2921件,佔比34%,領先後面的美、日佔比22%、10%,臺灣這次連1%也沒有。

大陸尤其囊括「電動車裡程焦慮」技術,像是里程估計、睡眠疲勞偵測及乘員監測。智慧局推測,是地理廣闊、充電基礎設施具有落差關係。臺灣自家專利申請上,以近年專注電動車的鴻海精密5件居首。

整體而言,智慧座艙專利,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歐洲及韓國五個國家。各國品牌車廠專利仍以該國爲主要申請佈局,其次纔會選定主要銷售市場。大陸雖無較大的品牌車廠,但近年來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在各技術領域皆處於領先地位。

至於臺灣機會,智慧局指出,我國專利目前主要在視覺HUD技術,智能互動領域上申請量不顯著,但伴隨車聯網的發展,以臺灣的軟體實力搭配各種創意,未來在智慧座艙市場上還是大有機會。另外此類技術各應用皆需網路,未來車用資安技術也會是一個新興課題,也是我們可以切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