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MWC丨通信企業坐上“AI牌桌” 5G競速來到下半場

6月26日-28日,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如期而至。作爲全球通信領域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展會,MWC一直是通信產業的風向標。今年的MWC上海以“未來先行”爲主題,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經濟”“數智製造”三大子主題,共有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家公司參會。

5G一直是MWC上炙手可熱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作爲全球發展最快的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目前全球已部署了320多張5G網絡,服務了18億用戶。而隨着5G-A(5G-Advanced,增強版5G)的第一個標準版本3GPP Rel-18凍結,商用場景的推進也成爲了各家通信企業展示的重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5G市場,預計今年年底中國5G連接數將突破10億大關。”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會長Mats Granryd表示,中國正在爲5G-A的演進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通信大模型、具身智能以及AI助理終端成爲各大主題演講中頻頻提到的熱詞。但在5G和AI產業如何碰撞的同時,安全和倫理問題、算力能耗等問題同樣受到關注。

從5G走向5G-A

在5G商用五年後,5G-A(5G-Advanced)今年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第一財經記者從MWC上海瞭解到,目前已有全球30多家運營商完成5G-A技術驗證,在終端設備方面,全球有近20款手機支持多載波聚合,多個機型已經支持了默認開啓該功能。

商用方面,截至目前,全球近10家運營商宣佈了5G-A的商用計劃,包括推出5G-A套餐等服務,並開始按照下行5Gbps目標進行5G-A三載波聚合(3CC)規模組網部署。以中國移動最新公佈的目標爲例,今年年底將在300個城市實現5G-A的商用部署。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慧鏑表示,2024年作爲5G-A商用元年,中國移動將分階段推動5G-A網絡建設,2025年加大核心技術的規模部署,力爭”串點成鏈”,實現5G-A規模發展,至2026年完成對星地融合、新頻率以及綠色低碳的技術探索,推動“聚鏈成片”,實現5G-A全量商用。

MWC期間,多家通信設備企業也圍繞5G-A做出動作,華爲與全球多家運營商舉行了5G-A商用領航計劃的發佈儀式,中興通訊舉行了GTI 5G-A x AI開放實驗室的揭牌儀式。

“5G-A是確定性的產業路徑,一方面可以保護已有投資,另一方面,可以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拓寬商業邊界。”華爲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在一場主題演講中提到,當前5G網絡流量增長放緩,5G-A和AI相結合將驅動流量重回快速增長。其次,5G-A將持續擴展業務邊界,帶來億級行業新連接、新服務的機會。

以通感一體化技術爲例,它是5G-A網絡的關鍵技術,整合了通信和感知的功能,通信網絡在完成傳統的通信任務外,實現類似於雷達的感知能力。中興通訊相關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面向高達距離地面300米的信息傳輸,藉助5G-A技術的Cluster DRS+方案,無人機安防巡檢過程中的高清視頻可以以50Mbps速率穩定回傳。

5G-A具備的通感一體高精感知能力和基站內生智能算力,可以爲無人機安檢、配送進行航路規劃,並提供全天候的軌跡監控和輔助導航。也可以按需設定電子禁飛區,實時感知禁飛區的低空狀態,如有非授權無人機進入,可實時預警,並觸發“雷視聯動”的攝像頭跟拍,無人機識別和鎖定時間不超過3秒。

隨着5G-A的持續演進,類似的場景化探索仍在繼續。5G-A的第一個標準版本3GPP Rel-18已於今年6月18日正式在上海凍結,在業內看來,這也將進一步推動5G進入下半場競爭階段。

AI發展路徑逐漸明晰

過去一年,在ChatGPT的推動下,生成AI(genAI)開始嶄露頭角,大多數運營商也在評估AI帶來的機會窗口,並有所動作。SK電信發佈“AI金字塔戰略”,目標是到2028年將AI相關項目的投資增加近兩倍。而在MWC上海期間,作爲手握算力資源和數據資源的中國三大運營商也同時圍繞AI發展戰略發聲。

在人工智能佈局方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稱,AI具備類人的特質,角色的屬性,能夠自主完成多種類型的任務,也正逐步成爲信息服務的新入口。未來,中國移動將加快多域智能的集成應用,聯合產業夥伴共同推動計算智能感知、運動智能、認知智能的協同發展和交叉滲透,加速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業態的成熟。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同樣將AI的發展方向放在了與垂直行業的結合上,推動AI在信息消費、工業製造等領域的落地。

德勤主管合夥人程中在展會現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運營商傳統的語音、流量、短信等增值業務的增長已經遇到很大瓶頸。但是在5G市場,特別是在近年來AI的增持下,整個toB端和toC端的應用場景將發生較大變化,如在內容的生成端、流量場景的變現端等。

“因爲AI部署之後,它的多模態應用會對流量產生更多的需求。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to B還是toC,大家的內容消耗和生成,都可能會給運營商帶來比較大的市場的紅利。”程中說。

除了運營商外,目前包括華爲、中興通訊在內的設備廠商也相繼推出了自研通信大模型。

中興通訊副總裁鄭鵬表示:“大模型的意圖理解、自主學習、知識涌現、系統拉通能力等增強網絡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可以實現運維模式從單域獨立、被動的運維,升級爲全域融合、意圖主動的運維。系統架構迭代的同時,在系統中工作的工程師職責也會發生變化,從領域工程師,向着語料工程師、提示工程師,大模型訓練師轉變。整體來看,在大模型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人輔助機器,到機器輔助人,甚至機器與機器自主協同的希望。”

但AI落地還需要解決不少挑戰,除了幻覺、安全和倫理等問題外,生成式AI發展還面臨算力、能耗、數據集、標準化及商業應用等問題。

“當前全球已經進入AI驅動的產業革命階段,但對於大模型在各行業的落地應用,還需要解決專業性、準確性、魯棒性(系統在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生存的能力)和可追溯性等一系列剛性場景下的挑戰,同時在基礎大模型基礎上構建領域模型時,專業數據治理、增量訓練等工程經驗和工具集等也至關重要。”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在演講中表示,以電信自智網絡場景爲例,大小模型結合、多智能體(Agents)協同、數字孿生、多模態CoT等技術創新,都已經有所成效。但在AI應用商業化的征途上,訓推並舉是驅動實體經濟騰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