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科技平權下,智駕廠商走向分野

“全民智駕時代來了!”在新問界M7 Pro智駕功能發佈後,餘承東預測道。

日前上市的寶駿雲海全系標配靈眸智駕2.0 Max,把智駕帶入10萬元級市場;華爲鴻蒙宣佈限時直降6000元至3萬元、特斯拉FSD在美國市場宣佈降價4000美元至8000美元……當智能駕駛功能正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的選擇,主機廠和供應商正帶領智駕走入下沉市場。

目前,發力智駕的主要有兩類公司:一是堅持自研智駕方案的主機廠,二是以科技公司爲代表的智駕方案供應商,後者正逐漸成爲智駕時代的“Tier1”,如華爲、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等。

主機廠降本增效的壓力正傳導至上游智駕廠商。千元智駕方案成爲趨勢,高階智駕再下沉也對供應商們的降本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由於前期研發投入大、預期收入不佳、融資難,疊加賽道逐漸擁擠,二線智駕廠商業績承壓。8月禾多科技被傳出爆雷,上半年多家二線供應商智駕業務虧損擴大。

“銷售端利潤的下降是行業無法迴避的話題。”10月18日,在“中國汽車智能化技術行業趨勢”的主題論壇上,魔視智能科技CEO虞正華表示,“從車企到供應商,現在(智駕賽道)的玩家太多,對於我們企業來說,要先熬過去這幾年,未來的曙光還在前面。”

智駕再下沉:下探10萬元級市場

一般來講,30萬元級別的車型是配備L2級別及以上的高階智駕的入門車型,但近兩年來,喊出“科技平權”的主機廠,正試圖將高階智駕帶入更下沉的市場。

從需求端看,“具備高階智能化且定價落到大衆市場的車型會是消費者購車意願更高的產品。”東吳證券所長助理、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黃細裡表示。華福證券也曾在研報中指出,智駕正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的主要考慮因素。小鵬G6 Max版本的訂購比例超70%,問界新M7的10萬輛訂單中,高階智駕版本訂購率達到60%。

智駕已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近日上市的寶駿雲海全系標配靈眸智駕2.0 Max,搭載無圖城市記憶領航,起售價僅10.98萬元;深藍L07定位15萬元級市場,其中搭載華爲乾崑智駕ADS SE解決方案的車型起售價16.69萬元。

比亞迪汽車海洋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張卓曾對外表示:將繼續發揮“低成本”的優勢,並希望未來2至3年內在15萬元左右甚至15萬元以下的車型中,全面實現標配比亞迪自研自產自銷的智駕系統。

不過,各大車企都在發力端到端,加速了城市導航輔助功能的落地。

長江證券汽車首席分析師高伊楠認爲,國內車企保持智能駕駛方面的持續投入,短期來看城市NOA逐步落地,國內頭部車企“端到端”智駕算法陸續推送,智能駕駛有望進入量變到質變,使用體驗大幅提升。

車企提供高階智駕服務收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類是提供特定價格的具有高階智駕功能的選配包,主要分爲買斷價和訂閱價;另一類則是通過高配版本車型標配高階智駕功能,通過車價來收費。

智駕的上車價格也正不斷下調。自7月華爲ADS高階智駕方案下調6000元至3萬元價格,其乾崑智駕ADS SE(乾崑智駕基礎版)高階功能包一次性購買僅5000元。

在深藍車型上,華爲乾崑智駕ADS SE方案的標配版本價格爲2萬元。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也宣佈美國市場的FSD的選裝價格,將從1.2萬美元大幅下調至8000美元。大疆車載提供的7V+32TOPS配置從今年開始將慢慢成爲8萬~15萬元級別車型標配,最低8萬元車型就可以具備高階智能駕駛功能。

但高階智駕研發的成本太高,餘承東曾表示低於30萬元的華爲高階智駕車型,基本都是虧本銷售。在市場下沉趨勢下,降本壓力正進一步向上傳導,智駕技術戰在某種程度上正成爲一場長線的“資金消耗戰”。

智駕供應商命運走向分野

主機廠多堅持自研或外採智駕方案,在行業降本增效下,智駕廠商受到影響。

作爲產業鏈上游的關鍵供應商,頭部智駕廠商市佔率進一步提高。平安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截至2024年8月底,華爲ADS高階智駕保有量約32萬臺。

頭部廠商正帶領智駕方案市場價和成本價持續下探。在高階NOA持續下探的背景下,“性價比”成爲智駕方案的關鍵詞。在量產上車階段,千元級智駕廠商方案正成趨勢,智駕廠商比拼成本控制實力。大疆7V+32TOPS基礎版成本5000左右、毫末智行HP170硬件成本僅3000元、黑芝麻智能行泊一體方案原材料部分成本在3000元人民幣以內。

智能駕駛從一開始就是個“燒錢”的賽道,沒有前期長線的研發投入,也很難實現成本控制。在價格戰影響下,多家智駕方案供應商在今年上半年業績不佳,部分智駕廠商生存困難。

即使是手握比亞迪、大衆、奇瑞、長城、小鵬等主機廠訂單,四維圖新今年上半年量利齊跌。據財報,四維圖新今年上半年錄得歸母淨虧損持續擴大20.62%至3.6億元,毛利率持續同比下降12.5個百分點走低至33.11%,其智駕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3.7%。

今年8月,由於資金鍊緊張,禾多科技已經傳出開始解散數據、研發等核心部門,暫停研發活動。據瞭解,禾多科技的量產方案上車遠不及預期導致公司現金流出現問題。

市場競爭下訂單量不及預期,或主機廠的車型的延遲上市交付都能影響到智駕廠商的當期收入。今年上半年,中科創達智能汽車業務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放緩,增速同比下降超過37個百分點。

智駕技術更新迭代加速、“端到端”成爲今年重點發力的方向,“端到端本就是主流方向,需要內部各方面的資源傾斜”。一位智駕研發工程師對記者表示,“不過,這也意味着公司的投入持續增大”。公開信息顯示,華爲智能駕駛相關的費用每年高達10億美元,小鵬則計劃今年在“以智駕爲核心的AI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共計35億元。

對部分智駕供應商而言,持續的研發投入卻沒有及時的營收和融資來填補,正造成利潤虧損。已經深耕L4級高階智駕的經緯恆潤的研發支出呈逐年攀升趨勢,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6.03%至6.3億元。但收入卻沒有跟上研發的支出。財報顯示,經緯恆潤同期錄得淨利潤虧損擴大275%至3.3億元。

融資難題也能再造下一個禾多。目前,融資市場趨於謹慎,資本正流向NOA高階智駕供應商。從公開信息來看,包括黑芝麻、地平線等在內的智駕明星企業上一輪的融資均發生在2022年。日前,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供應商易航智能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易航智能未來的目標是做中等算力的中高階方案,實現高速NOA和城市記憶領航等功能。但能拿到融資並沒有那麼容易,有業內人士透露,投資方會更青睞已經有落地項目或是與主機廠有定點合作的公司。

尋求融資的另一條路則是上市。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廠商“組隊”衝刺IPO。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自動駕駛獨角獸文遠知行累計虧損超51億元,正尋求上市融資卻兩度推遲。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收入最高的地平線將於10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

更多的新玩家——科技公司——跨界入局,智駕方案商可能迎來加速洗牌。曠視科技、科大訊飛在去年下半年入場,並依託其在AI及科技領域的積累,發佈了自己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頭部廠商發力下沉智駕市場,沒有資金實力的公司將面臨淘汰出局的危機。決賽來臨前,高階智駕玩家將面臨一場市場爭奪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