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蓋」在車諾比反應爐上 新防護罩亮相可擋百年

烏克蘭車諾比(Chernobyl)新結構體直接覆蓋於受損的4號反應爐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烏克蘭車諾比(Chernobyl)核災後,爲了確保歐洲未來幾個世代的安全,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發起、全球最大的可移動式金屬結構體,終於在29日亮相,它將直接附蓋在覈電廠受損的4號反應爐上,阻絕放射性物質外泄。

據《法新社》報導,30年前車諾比核災發生後,當年的蘇聯政府動員9萬人,在短短209天內便倉促建成大型石棺,包覆事故反應爐,但隨着時間流逝,石棺漸漸出現裂痕

烏克蘭核電廠安全問題研究所(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Problems)的帕斯克維奇(Sergiy Paskevych)告訴該報,「石棺內的輻射物質正透過裂縫外泄。」他更表示,現存的結構將可能在極端氣候下崩壞,「如果有龍捲風地震,這將會是潛在的問題。」

各國對於輻射外泄的擔憂,最後促使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發起這項21億歐元(約臺幣709億元)的計劃。據瞭解,新的結構體直接覆蓋在現有的石棺上,它的長度近2個足球場高度更超過紐約自由女神像

新的結構體能承受規模6.0的強震(如此規模的強震在當地是相當罕見的),同時也能抵擋每百萬年纔出現一次的龍捲風。當局表示,結構內的設備將於2017年開始運作,未來也會逐步拆解不穩定的舊有結構。他們認爲,這個防護罩至少能讓人們在未來100年內,免於輻射威脅。更多原文報導請點此

▼車諾比屆滿30週年,當地宛若鬼城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