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籃聯盟要亂到何時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職籃聯盟被戲稱爲不知所云聯盟後,每天擠牙膏的五花八門新聞,不僅從報上的體育版上了要聞版,更從網上籃球粉專熱鬧到脆社羣,籃壇的精彩程度確實不輸政壇了!尤其各冠名企業及富二代與富三代小老闆,不得不走下神壇,被網友們罵得體無完膚,對於品牌資產的殺傷力更是始料未及。

PLG與T1兩大聯盟成立後,讓臺灣男籃運動走出20年的低迷,是球迷樂見的事實,更反映在進場人數與轉播流量上。只不過,兩大聯盟最初的造局者都已不在第一線,新北國王董事長王文祥準備好要當「造王者」,但在起了一個頭之後,還沒搞定各球團利益,就連籌備會議都仍在形成新共識與向心力。

終止錄用外籍生的爭議,只是現階段的冰山一角。鋼鐵人與富邦勇士沒有選擇在籌備會議上發言,待新聯盟發出新聞稿後,事後卻各自開炮,人多口雜成了鬧劇聯盟。

外籍生是否有助中華男籃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歷史新低的FIBA排名,及未來他們能否順利歸化,答案見仁見智。不過一直以來籃協組訓的實際現實是,從奧運到亞運,兩大聯盟與11支球團確實也沒幫上什麼大忙。

夢想家順利促成中鋒吉爾貝克歸化,當然是球迷想要看到的好例證,也是兩大聯盟所有球隊必須展示在商業利益之外,能促進籃運的社會責任。

至於各球團深耕各城市主場及持續向下推動基層籃球,確實還有更大的努力空間。因爲比起吸引眼球的啦啦隊及周邊商品的熱賣,難以量化的社區付出與貢獻確實不是球團老闆的第一優先。

畢竟多數球團都還在虧錢,這使得新聯盟不得不走回SBL老路,例如洋將年薪天花板20萬美元就否決了再有NBA等級的老外球員來臺的可能性。接下來如果主事者們再集體打壓本土球員的薪資,不論是年薪超過3千萬臺幣的林書豪,或是上看千萬年薪的年輕新秀,將會再次造成明星球員赴中國與日本的出走潮。

對球迷來說,就算新聯盟球隊數量多,但球賽的精彩程度下降,大家只能含淚接受的結果,最終也會反映在球隊收入上,成了惡性循環。

接下來新聯盟籌備會議的深水區,則會是主場認領與入場人數規模。目前臺北、新北、桃園、高雄都各有兩支球隊,如以更小行政區的球場屬地主義來預期,例如新莊國王、板橋特攻、大安勇士、天母戰神、龜山雲豹,會是球團與球迷們能接受的嗎?這陣痛過程,鍵盤球迷們都持續睜大眼睛關注。(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