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性易憂鬱 董氏:媽媽再忙每天都留30分鐘給自己

在家庭中,母親的角色,常被賦予許多重擔,要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等,若同時身爲職業婦女,更是壓力山大容易導致憂鬱,照片人物非新聞當事者。本報資料照

母親節將至,女性在家庭中常被賦予許多責任,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調查顯示,全球憂鬱症患者中,女性是男性兩倍。臺灣雙薪家庭相當普遍,職業女性壓力更大,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女性再怎麼忙,每天都應該空下30分鐘給自己,照顧自己,而非家人或他人的需求。

在家庭中,母親要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等,若同時身爲職業婦女,更是分身乏術,壓力山大。在全球,女性罹患憂鬱症比率是男性2倍,根據2024年4月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亞洲》(JACC: Asia)期刊的研究指出,被診斷出憂鬱症的女性,比憂鬱症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葉雅馨建議,關照自身情緒狀態可從兩方面着手:

第一「覺察」:不時思考與之前的我有何不同,如果常處於不能自己的狀態,像是發怒、想哭、焦慮、煩躁、靜不下心、沮喪、不斷地負向思考;身體狀況頭痛、胃痛、不時感到疲倦,什麼事都不想做就需留意。

第二「檢視壓力源」:思索壓力從何而來?通常女性身兼多種角色,可以進一步預想,沒有我的話會是什麼狀況,將「我」縮小,壓力可能會降低。

葉雅馨表示,不論生活再怎麼忙碌,每天都要都空下30分鐘給自己,可以是放空、放鬆、滑手機、追劇或逛街採買自己的物品,並非爲了家庭或孩子的需求而購物,就是自我照顧的概念,尤其需要照顧很多人時,更要先照顧好自己。

「別對憂鬱家人說『加油』。」葉雅馨提醒,身旁有憂鬱情緒的家人,可以跟她說:「想聊聊嗎?」或「想做什麼都可以告訴我,我陪你」,說加油、不要想太多或你是可以的,看似正向卻是易成爲另種壓力的言語,也不要一直給建議,對方需要的通常只是你的陪伴。

《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亞洲》研究則發現,憂鬱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率男性爲1.39,女性則爲1.64;在憂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事件的危險比率上,女性均高於男性。研究認爲,體內的荷爾蒙和發炎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兩個因素,憂鬱和焦慮則是壓力源,它們會對身體造成發炎破壞,使血管硬化和斑塊聚積。

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研究結果雖無法確定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間的關聯性。憂鬱症的女性患者同時也有較高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羣的問題,是否因憂鬱症導致忽略自己飲食、運動等健康照顧的工作?

詹佳真指出,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一向被認爲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較易罹患憂鬱症,反之亦然。女性在月經週期、懷孕、停經期受荷爾蒙改變影響,比男性更重視周遭人際關係;扮演不同的角色時的矛盾與衝突,均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且罹患率高於男性。

詹佳真建議,民衆慶祝母親節時,除了安排聚餐外,不妨陪伴母親做運動、坐下來話家常,讓母親的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