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PMI回升釋放積極信號

數據顯示,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1%,打破了連續5個月的收縮態勢,重返擴張區間。這個積極回升值,表明隨着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臺的存量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繼續回升向好。

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行業,爲工業生產和就業提供了大量支撐。製造業PMI回升,是經濟景氣度提升的先兆。PMI是預測經濟活動的“晴雨表”,通常以50%爲分界點、榮枯線。10月份PMI回升至50.1%,意義不可忽視。一方面,相關部門在過去數月推出的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等政策措施,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經營負擔;另一方面,穩投資、促消費政策拉動了內需增長,特別是在汽車、家電等領域的消費提振,爲製造業企業帶來訂單回升。

進一步看,PMI重新進入擴張區間,也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體現。近年來,全球經濟放緩、外部不確定性加劇,我國經濟在諸多壓力下仍然展現出強大潛力。龐大的內需市場、日益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不斷升級的製造業結構,助力我國積極化解外部不利因素,推進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例如,針對民營企業發展和中小企業扶持,推行稅費減免和融資扶持政策;針對製造業龍頭企業,推出專項貸款和補貼計劃等。此外,在綠色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優化產業結構,爲製造業發展帶來新增長點。從10月份數據來看,生產活動略有加快,新訂單指數同步回升,特別是內需帶動的新訂單回暖,說明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優化,我國經濟正向自主增長、內生復甦的方向穩步推進。

製造業應繼續保持穩中求進,強化創新賦能,進一步夯實穩健增長的基礎。其一,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加快形成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模式,切實提高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二,在政策層面進一步聚焦廣大經營主體的需求,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和技術創新支持,助力企業更好在內需市場發揮作用。儘管PMI重返擴張區間是積極信號,但回升的增幅依然較弱,表明經濟復甦的基礎尚不穩固。外需疲軟、地緣政治風險等,都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長期挑戰。下一步,需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加快推動創新驅動,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持續加大對國內消費市場的培育力度,使內需真正成爲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PMI回升給市場和企業帶來了信心。這表明,我國經濟韌性充足、潛力巨大,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實施科學合理的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穩固發展基礎。未來,還需要從根本上提高製造業競爭力,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繼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衍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