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特赦陳水扁的最大障礙,就在扁自己身上

政權交接之際,傳出民進黨高層研議特赦陳水扁,但陳水扁迄今對其所犯罪刑仍一概不認,甚至說是政治迫害、司法不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520蔡英文、賴清德政權交接之際,傳出民進黨高層研議特赦陳水扁。扁家貪腐案延宕多年,陳水扁早已「趴趴走」,不見其「刑事犯」身分。其實,以其他國家如鄰國南韓的例子來看,特赦卸任元首的犯罪案件並非不可行,但要不要特赦陳水扁,問題恐怕都還是出在陳水扁自己身上。

依據媒體報導,高層研議陳水扁目前有三個可能性方向:第一是蔡英文總統卸任前特赦,第二是賴清德就任後即行特赦,第三是三位前總統所涉案件一併處理。實際上,這三案算不上什麼「三個研議的可能方向」,而是確實就是「特赦扁的三種可能途徑」。

而這三個方案,各有利弊。對民進黨而言,蔡英文卸任前特赦,應是各案中衝擊最小的案子,至少可以避免賴清德一上任就面對「赦扁風暴」。但蔡英文長期以來對赦扁興趣缺缺,加上時間的緊迫性,技術上有其難度。

賴清德上任後就特赦也並非不可能,畢竟賴清德長期以來就是主張「赦扁」者,不過,這也意味賴清德必須在一上任就面對政治風暴。至於第三案,其實只能算是「嘴上特赦」,因爲除了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沒有有罪定讞的司法案件,不存在「特赦」問題。

另外,關於扁特赦,還牽涉到司法技術問題。陳水扁仍有多案在審理中,因爲陳水扁和扁嫂吳淑珍的「身體因素」,審理中的案子已然處於停審狀態。特赦既然是隻針對定讞有罪案件,那些仍在審理中的案子如何處理,就成爲棘手的問題。

不過嚴格說來,這些問題都並非完全不能解決,赦扁的本質是個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處理此案,重中之重還是「人民觀感」問題。扁家貪腐,已是無法忽略的事實,身爲總統卻貪腐,更是人民不能接受的事。這也是爲何扁案多年後,民進黨每逢選舉,仍要承擔扁家貪腐指摘的原因。

所以整個「特赦」爭議的重中之重問題,是陳水扁及其家族若想要獲得特赦,就必須先改變人民觀感。最低限度,必須做的事情就是「道歉且認罪」。截至目前爲止,陳水扁對其所犯罪刑仍一概不認,甚至主張是「政治迫害」、「司法不公」,民進黨內持類似論調者亦所在多有。

在此情況下,如果特赦陳水扁,那在本質上就不是「特赦」,而是「平反」。這對國人來說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道歉、認錯未必能獲得特赦,但如果沒有道歉、認錯,陳水扁沒有任何獲得特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