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百年首批16000餘名校友誕生!校長高鬆:要愛國而務實、理性而開放、獨立而擔當

“無論將來身在何方,中大都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最溫暖的家園。你們的絢麗人生如同繁茂的枝葉,中大就是滋養你們的‘根脈’,你們從這裡走出去,帶着中大人的一份驕傲,也肩負中大人的一份重託,希望你們的青春因爲融入復興偉業而無限榮光,因爲創造輝煌未來而無比精彩。讓我們一起出發吧!”6月22日上午,中山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2024屆學位授予儀式在廣州校區南校園體育館舉行,高鬆校長如是說。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創辦中山大學一百週年。中大新百年的第一批校友,16000餘名2024屆畢業生,將帶着中大人的一份驕傲,肩負中大人的一份重託,在師長和父母親友的祝福與希冀中,或步入社會,或繼續深造,踏上人生新徵程。

校長寄語:努力、拼搏、奉獻就是對學校百年最好慶祝

“世紀中大,山高水長”是中大百年校慶的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大校長高鬆在典禮儀式上指出,百年校慶是全體中大人的節日,中大人的努力、拼搏和奉獻就是對學校百年的最好慶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大凝心聚力“再出發”,各位同學即將畢業,每個人也面臨着“再出發”。高鬆校長說,“中大‘山高水長’是中大人共同的追求,需要中大人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要做愛國而務實的中大人,矢志報效國家,要做理性而開放的中大人,積極改變世界,要做獨立而擔當的中大人,努力引領未來。”

辦學百年來,中山大學培養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向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輸送高水平人才。高鬆校長與畢業生分享了多位優秀中大人的動人事蹟。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1980級本科生、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保繼剛校友,策劃實施的“阿者科計劃”在雲南元陽紮根,實現遺產保護與減貧的雙贏,爲我國精準脫貧工作提供了創新性的方案;生命科學學院1998級博士、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校友,主持了中國第一個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爲提升我國生物安全科技支撐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0級碩士、佛山地質局高級工程師韓慶定校友,常年堅守在地質災害防災減災一線,主持完成90多處地質災害勘查設計項目,爲地方發展和人民平安貢獻了力量;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馬駿院士,聚焦鼻咽癌研究30多年,提出了新理論新策略,大幅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實現了鼻咽癌診斷和治療的“中國方案”走向世界。高鬆校長說,愛國而務實是中大人骨子裡的基因,“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十字校訓始終激勵着中大人堅持科學精神,用務實而有效的行動改變世界。

高鬆校長向全體畢業生提出:“希望你們能持續提高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主動擔當作爲,以強烈的責任感在引領人類未來中創造一番大事業。”

校友代表:帶着強大自驅力奔向目標

康方生物創始人、董事長、1984級校友夏瑜博士作爲校友發言代表,以過來人的身份與畢業生分享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寶貴經驗。

16年前,夏瑜帶着新目標回國成爲新藥研發外包公司早期領導者,幫助歐美大藥廠、生物科技公司研究新藥。當意識到當時國內幾乎沒有藥廠做新藥研發,國外的創新藥問世後需要八到十年纔可能惠及中國患者,並且價格昂貴,她立志在中國開發出全球領先的新藥,讓中國的病人第一時間可以用上全球最先進的藥。時至今日,她一手創辦的康方生物已成功上市了2個全球首創的腫瘤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撼動了全球領先的跨國製藥巨頭。

“36年前,我和你們一樣,伴隨着嚮往和不安,我選擇了海外留學,繼續深造,讀博士、做博士後,接着成爲藥企的科學家。康方生物創立至今,我的角色從最初做研發,到現在必須爲企業的持續創新、生產、商業化掌舵。”結合自己的學習、科研、創業經歷,夏瑜希望畢業生能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無論選擇做什麼,都要記住初心、敢於夢想、腳踏實地,帶着強大的自驅力奔向目標,突破界限直至水到渠成。

畢業生代表:用“篤行”來擔當使命、勇立潮頭

教育是關於未來的事業,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創造性人才,已成爲世界一流大學的共識。高鬆校長表示,中大倡導的引領未來,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首先是一種追求卓越、銳意進取的決心和行動。

典禮儀式上,畢業生代表齊齊表態,一定會用“篤行”來擔當使命,勇立潮頭,做出表率。

碩士畢業生代表、中山眼科中心2021級碩士研究生尚元君,在臨牀培訓時見到一位從新疆輾轉12天抵穗求醫的眼病患者,深受觸動,於是選定“眼科智慧診療和遠程醫療”作爲研究方向,致力於藉助新興科技之力助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如果說‘學以成人、研以成才’是爲學的意義所在,那麼‘學以報國’就是我們青年學子最大的理想和事業。”尚元君講述了自己參與中山眼科中心“百城光明行”活動,跟隨5G智能眼科巡診車登上海拔39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服務西藏百姓的故事,表示將心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賦予的使命與重任,繼續爲實現健康中國、推動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受益於中大綜合性學科發展優勢及‘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人才培養理念,我能夠在本科期間掌握農學、生命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專業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科交叉促進學習力的提升。”本科畢業生代表、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2020級本科生王梓傑說道。

他是中大復辦農學以來第一批農學專業本科生,曾入選《人民日報》“2022至2023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發言中,王梓傑回憶了自己組建學院第一支數學建模隊伍、與本科同學一起構建大型作物生物信息學數據庫與分析平臺、參加粵港澳高校聯盟研學活動等經歷,表示將“立大志,做大事”,響應母校“推進國際化辦學”格局,立足灣區,服務國家,面向世界,更好地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文丨記者 陳亮 通訊員 邱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