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半年復健黃金期 中長期照護防失能
臺灣腦中風學會和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攜手推出「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盼幫助患者減少失能、早日找回生活能力。(王家瑜攝)
臺灣腦中風發生率逐年增加,每4人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腦中風。根據統計,半數以上初次中風患者在6個月後持續失能,不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尤其中壯年患者多半是家庭經濟支柱,更是沉重打擊。醫師指出,中風後中長期照護有如一場馬拉松,病友及家屬如能多瞭解,可幫助病友減少失能、早日找回生活能力,甚至有望重回職場。
腦中風來得又急又快,不僅對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影響,也會讓整個家庭陷入不安和焦慮,當順利度過1周的急性期,考驗更在後頭;2周到6個月是亞急性期,也是黃金復健期;6個月後則進入維持期,須持續配合復健、藥物等方式,還要注意情緒、認知功能,並預防再次中風。
臺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中風後的中長期照護每位病人狀況不同,如果原本臥牀的人可下牀坐輪椅、原本坐輪椅的可起身用助行器、使用助行器的病友可改用柺杖,都是很大的進步。
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週中興說,腦中風病友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無法輕易穿脫衣物、容易跌倒、四肢緊繃疼痛感等困擾;有鑑於此,臺灣腦中風學會和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攜手推出「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從食衣住行等面向提供建議,期盼給予患者、照護者、醫護人員更多實質幫助。
全臺每年新增3到5萬名腦中風患者,臺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次中風患者在6個月後,仍有超過半數呈現失能狀態。週中興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的主因之一,最常見的困擾是肢體痙攣,好發於上下肢關節部位,可能出現緊握拳頭、手肘彎曲、手腕內彎、腳趾屈曲、足部內翻、肩膀內收等動作。
李俊泰強調,中風發生率沒下降,而是逐年增加,過去每6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就有1人,而且中風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下年輕型中風患者經常是家庭經濟支柱,更需要藉由「中長期照護」來減少失能,不僅能找回日常生活,也有望迴歸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