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座村莊入選聯合國“最佳旅遊鄉村”,數量第一

不久前,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揭曉了2023年“最佳旅遊鄉村”名單,中國有4座村莊上榜,加上前兩屆(2021年-2022年)入選的4座村莊,總計8座村莊入選,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最佳旅遊鄉村”評選始於2021年,該獎項旨透過旅遊促進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及可持續發展。世界旅遊組織根據九個關鍵領域進行評估:1.文化和自然資源,2.文化資源的推廣和保護,3.經濟可持續性,4.社會可持續發展,5.環境可持續性,6.旅遊發展與價值鏈整合,7.旅遊業的治理和優先順序,8.基礎設施和連通性,9.健康、安全和安保。

根據這些標準,2021年,浙江餘村、安徽西遞村入選;2022年,廣西大寨村、重慶荊竹村入選;到了2023年,全世界共有63個國家的258個鄉村提交申請,最終選出32個國家的54個鄉村,當中4個來自中國:江西婺源篁嶺村、浙江下姜村、甘肅扎尕那村以及陝西朱家灣村。

在這八座鄉村中,2021年入選的西遞村最負盛名。早在2000年,西遞作爲“皖南古村落”代表之一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裡保留了220多棟完整的古民居,被譽爲“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同年入選的浙江餘村則是“兩山理論”的發源地。2005年,習總書記在這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經過多年努力,餘村從污染嚴重的礦山村,變成山清水秀的旅遊景區。

2022年入選的廣西大寨村利用梯田景觀、紅瑤文化發展旅遊,將旅遊收入用於古建築保護,形成了良性循環。大寨村世代居住的紅瑤民族,在山地上開墾出壯觀的梯田。於是,瑤族的民居、民俗與梯田,構成了大寨村獨特的人文風景。同期入選的重慶荊竹村則引入現代創意,活化傳統文化,打造了“荊竹古道”等景觀,建成非遺傳習所,推動了文化旅遊發展。

作爲優秀“前輩”,以上的四座村莊早已功成名就,接下來,盤點一下2023年入選的四座鄉村在上述領域的領先之處以及獨特的魅力吧。

江西婺源篁嶺村

篁嶺村位於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江西婺源,距今已有近600年曆史,現存100多處明清古建築,是研究徽派古建的重要樣本之一。當地的獨特民俗“篁嶺曬秋”在2014年被文化部評爲“最美中國符號”之一。

由於篁嶺村四面環山,居民受高低起伏的地形限制,沒有足夠的平地曬晾農作物,所以紛紛在自家房前屋後以及窗臺屋頂用竹匾架置木架,來曬晾辣椒、綠豆、玉米等五彩繽紛的豐收成果。這種方式既不佔地方,又便於收藏。同時,這些色彩繽紛的農作物,與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爲篁嶺塑造了獨特的景緻。多年下來,篁嶺曬秋已成爲固定的中國文化傳統習俗,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畫家和攝影師前往篁嶺取材。

自2015年以來,篁嶺村開始舉辦日光浴文化節,來慶祝一年一度的曬秋傳統。如今,這個獨特的節日已成爲一項令人着迷的區域性活動,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的遊客到來。

浙江下姜村

下姜村位於浙江省淳安縣,毗鄰杭州西湖,擁有800多年的歷史。2020年,下姜村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變成爲了網紅打卡地。然而,電影中的石頭小路和黃土牆的房子早已被烏黑的柏油馬路和裝飾一新的現代化樓房所遮蓋。

作爲發展“生態經濟”的代表,20多年來下姜村從“窮髒差”蛻變爲“綠富美”,並於2019年成立“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探索帶動周邊24個村莊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前10個月,“大下姜”25個村集體總營收超過1000萬人民幣,同比增長55.2%。

下姜村極其重視保護其悠久的傳統和文化遺產,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旅遊努力,爲地方戲曲和製茶技藝等古老習俗注入了新的活力,並與遊客分享。這些創新方法使他們的工業景觀多樣化,同時也將傳統農業與沉浸式旅遊體驗融爲一體。在這裡,旅遊不僅僅是爲了吸引遊客,更是爲了保護過去,創造可持續的未來,並編織與現代世界產生共鳴的體驗。

此外,下姜村開創了“低碳”民宿羣理念,倡導生態可持續發展。他們以嚴格的民宿建設標準、優先考慮生態友好性和文化真實性的方式重新定義了酒店業。

甘肅扎尕那村

扎尕那村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周羣山巍峨、雲霧繚繞、如同仙境。在冰溝、U 形山谷、羊背巖、鯨背巖和冰川侵蝕形成的冰川湖等景觀的環繞之中,村莊以原始的環境而聞名,以古老的冰川遺蹟和豐富的植物資源爲特色。

扎尕那,在藏語裡是“石匣子”的意思,從高處俯瞰,藏式村寨散佈于山地之間,錯落有致,非常壯觀。

在扎尕那村,人們會沉浸在古建築和名人故居的魅力中,包括“百年老宅”和“JF Rock老宅”。遊客們可以在香浪節等民間節日和其他歡樂的慶祝活動中感受到村莊生機勃勃的活力。人們還可以通過皮革製品、毛紡、木製工藝品、銅器和帳篷的創作來探索當地工匠的藝術技藝。此外,遊客還可以體驗村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藏式房屋的製作到迭部民族迷人的傳統民歌,品味青稞酒的釀造工藝。

千餘年來,漢族農耕文化與藏族遊牧文化在扎尕那碰撞交融,於明清時期發展出特殊的農業文化——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陝西朱家灣村

朱家灣村坐落在秦嶺山脈的中心地帶,有“天然氧吧”之稱。

秦嶺地處中國南北地理交匯處,是長江與黃河的重要分水嶺。除了令人驚歎的風景外,這些山脈還是很多瀕臨滅絕的物種的庇護所,因此保護成爲重中之重。所以,地處著名的牛背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的朱家灣村,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爲“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此外,朱家灣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致力於保護文化遺產,同時也擁抱現代進步。

近年來,朱家灣村改變了傳統採伐資源路線,轉型爲“生態衛士”,發展生態旅遊,境內有牛背樑國家森林公園等10多個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50萬人次,帶動當地1萬多人就業。

爲了保護這裡的民間社火、古法釀酒等2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朱家灣村通過修復祖屋和文化地標、保護建築之美。同時,通過打造文化節提供對歷史的洞察以及喚起文化記憶,充滿活力的文化節不僅將當地工匠帶到了最前沿,還促進了遊客與村莊遺產之間的深厚聯繫。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彌合了幾代人之間的差距,確保他們的遺產保持活力和完整。

對於世界來說,這些村莊擁有公認的文化和自然資產,並致力於保護社區價值觀以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層面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明確承諾的傑出旅遊目的地;對於中國來說,這些村莊是新時代的驕傲,是鄉村振興的最佳樣本。

編輯:魏東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