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蠔之鄉 龍門大橋旁大啖海底牛奶

遊客在大陸廣西欽州大蠔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直接享用新鮮的欽州大蠔,大快朵頤。(朱紹聖攝)

「走進壯美廣西,探尋向海之美—2023年兩岸媒體人聯合採訪活動」日前走訪大陸廣西欽州大蠔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作爲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欽州全市大蠔年產量可達28.3萬噸,產值突破人民幣30億元。而示範區旁在建的跨海「龍門大橋」建成後,亦將大大縮減防城港與欽州港的時空距離。

欽州大蠔,學名香港牡蠣,屬暖水性雙殼類軟體動物,具有羣聚習性。大蠔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綠色健康,素有「海底牛奶」之稱,是欽州四大名海產之一。

欽州是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目前全市建成了以龍門七十二涇海域爲中心的連片萬畝大蠔養殖基地5個,標準化大蠔吊養基地15個。2020年全市大蠔養殖面積15.3方畝,產量28.3萬噸,年產蠔苗達1.6億支(串),大蠔苗種及養殖產值突破人民幣30億元。

大蠔種苗除滿足兩廣、海南、福建等南方沿海省區需要外,還遠銷越南、汶萊等東協國家。鮮蠔經冷鏈運輸直銷大陸部分大中城市,加工生產的原汁蠔油等系列產品暢銷粵港澳大灣區,帶動就業近10萬人。

事實上,專家推算,大蠔等海鮮早在約距今8、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被欽州原始居民天天品嚐。另據地方誌記載,早在350多年以前,居住在欽州灣一帶的漁民們,便已開始採蠔、吃蠔了。

欽州大蠔成蠔養殖模式由石頭基附着、灘塗插養向樁排吊養、浮筏吊養演進。目前示範區主要採取串蠔浮筏吊養模式。同時,示範區也推廣建設大蠔新型材料抗風浪浮筏,除增強抵禦颱風能力,也可推動觀光漁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示範區旁正是廣西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龍門大橋」,同時也是該省首座千米級跨海懸索橋。項目路線全長約7.6公里,主橋長1198公尺,採用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建設標準,建成後預計將打通廣西濱海公路的「卡點」,大大縮減防城港與欽州港的時空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