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外貿百強城市出爐 深圳列榜首

中國大陸外貿百強城市出爐,深圳列榜首。圖爲深圳鹽田港區。(藍孝威攝)

據深圳衛視「直新聞」引述《中國海關》雜誌報導,中國大陸外貿百強城市日前出爐,深圳位列榜首。

城市排位的地區分佈格局,與中國大陸經濟的梯度特徵整體吻合:

外貿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東部地區依然大幅領先,2022年有60座城市入圍,較2021年增加1座,其中廣東深圳、上海、江蘇蘇州連續2年穩居前三位,且東部城市包攬前10強,領先優勢穩固。

中部地區有26座城市入圍,較2021年增加3座,其中排位最高的湖北武漢居第14位,提升3個位次。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有10座和4座城市入圍,較2021年均減少2座,排位最高的分別爲第20位的陝西西安、第42位的遼寧大連。

凝聚共識,提質創新成爲城市外貿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動能:

隨着新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規模論英雄」、「以增速論成敗」的觀念正逐步淡化。2022年,中國大陸外貿進出口值前20強的城市中,有14座入圍外貿綜合競爭力前20強,較2021年減少2座,規模體量對城市外貿競爭力的支撐作用有所減弱。同時,外貿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進出口值平均增長7.1%,低於同期全國外貿整體增速,城市外貿「強者恆強」的態勢正在發生改變。

以點帶面 區域中心化、集羣化的城市佈局漸趨明晰:

隨着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產業、人口和各類生產要素加速向優勢空間聚集,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中共二十大報告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強調「以城市羣、都市圈爲依託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

在外貿領域,近幾年圍繞城市羣的產業協同、資源共享、功能聯動更趨活躍。一些城市羣在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下,不斷優化區域要素配置、推進一體化發展,帶動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榜單呈現「強中心化」、「集羣化」上榜等特徵。

潛力釋放 開放平臺、口岸等要素對城市外貿發展的支撐力度加大:

近年來,中國大陸高質量現代流通體系不斷建設和完善,要素流通更趨便捷通暢,能源、礦產、基礎原料等傳統物質資料對城市外貿發展的影響有所減弱,城市參與國際貿易的競爭重心正逐步向政策、資金、口岸、人才等「軟要素」傾斜。

在外貿競爭力指標體系中,外貿「軟要素」集中體現在潛力競爭力模塊。例如:對外開放口岸和開放平臺數量、新增備案外貿企業數量、實際利用外資額等指標。2022年,同時入圍外貿潛力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數量達到1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