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未來十年將是AI技術非常激動人心的時期

7月4日,在WACI(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發表了關於人工智能(AI)現狀與未來見解,他表示,GPT的潛力,今天還沒有被完整地探索出來。

王堅表示,儘管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1956年就被正式提出,但直到GPT等新一代模型的出現,AI的潛力才真正開始被全面探索。他回憶道,早在80年代初,他在大學時期就已接觸到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知識,但當時的技術條件遠未成熟,AI的廣泛應用似乎遙不可及。如今,隨着計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進步,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着世界。

王堅特別強調了GPT等大模型的革命性意義,認爲這些模型不僅代表了AI技術的最新進展,更是未來AI發展的基石。他表示,儘管GPT的潛力尚未完全挖掘,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將是AI技術非常激動人心的時期。

對於AI對產業的影響,王堅認爲,新的技術必然催生新的大公司,同時也會促使傳統大公司進行重構和重生。他以蘋果公司爲例,指出AI技術正在重構其操作系統和業務模式,爲未來的市場競爭奠定新的基礎。他強調,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行業巨頭,都需要積極擁抱AI技術,將其視爲推動自身發展的革命性工具。

在談到人類如何應對AI帶來的挑戰時,王堅展現出了堅定的樂觀主義態度。他認爲,人類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創造的問題,最終都將由人類自己解決。他以歷史上的技術革命爲例,指出儘管每次技術革新都會帶來短期的恐慌和不安,但人類總能通過智慧和努力找到解決之道。

針對當前能源和算力問題,王堅提出了動態解決的觀點。他認爲,能源和算力都是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演進的,因此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未來的需求。他特別指出,中國在能源供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一年的發電量超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的總和,這爲AI等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王堅呼籲社會各界,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AI技術的發展,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文|記者 沈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