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5G爲數字轉型打造無線底座,IT助力誠信建設引領數字文明向好向善

金融界12月29日消息 2022年金融界“中國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於今日召開。作爲金融界“領航中國”年會週期間的重磅活動,本次論壇以“啓航數字文明 促進數實融合”爲主題,邀請了來自數字技術和數智實業近二十位上市公司領袖,與數字經濟領域多位專家學者齊聚雲端,通過交流、研討,旨在推動創新技術企業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雙向賦能,幫助傳統行業應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抓住機遇,在數字經濟的藍海里“乘風破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發表了主題爲《IT加持金融科技,融合賦能數字經濟》的演講。

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 5G爲數字轉型打造無線底座

鄔賀銓認爲,互聯網發展進入了下半場。50多年前,互聯網從學術研究開始,到90年代商用,中國也全面接入,誕生了一大批中外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隨着移動通信的發展,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隨着5G到來,互聯網進入了泛在化時代,即工業互聯網、可信互聯網、價值互聯網。

“互聯網從ipv4發展到IPV6,從web1.0發展到web2.0,再到web3.0,5G爲數字轉型,打造了無線底座,5G的到來不斷的提升移動通信的頻譜利用率,峰值速率一直保持着10年1000倍的速率在發展。”鄔賀銓說。

鄔賀銓表示,1G-4G面向消費應用,5G擴展到工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應用,爲全社會數字轉型提供強力支撐,中國的5G的發展走在了全球的前邊。

“5G不僅僅提供了寬帶,而且5G拓展了物聯網的發展,具體表現爲增強移動寬帶、超可靠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鄔賀銓表示,在2G3G時代,我們是窄帶物聯網,每個信道只有20k、250k比特每秒。在4G時代有了中速物聯網,上行5兆,下行10兆,現在5g把中速物聯網的速率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上行50兆,下行100兆。還有另一端是大連接的物聯網,每平方公里可以接100萬個傳感器聯網,最近又開發了無源物聯網芯片不帶電池,只靠接收5G基站的信號轉換成能量。雖然發送的信道的帶寬很低,但是一平方公里可以連接上千萬個這樣的無源物聯網。

鄔賀銓認爲,5g+工業互聯網構建了數實融合的平臺。“5g基站無線部分和基帶處理部分可以分離,無線部分主要是有天線單元和部分物理層放在鐵塔上面,而基帶處理單元靠近核心網,5G的核心網還具有用戶面功能跟控制面功能的分離,這樣就可以使5G的用戶面以及5G的基站下沉到企業所在地,還可以跟企業的邊緣計算結合在一起。”

鄔賀銓指出,對於大企業可能有自己的企業雲,對於中小企業就直接使用公有云,通過5G在工業互聯網構建企業上雲的一個平臺。5G核心網的用戶面,可以爲一組用戶組成一個5G局域網的用戶羣,可以實現第二層包的轉發,縮短轉發的距離。相對WiFi來講,它有更好的覆蓋以及更好的業務的隔離。

此外,企業級的UPF可以直接放置在網絡的邊緣,基於IPv6多歸屬特性,可以實現數據的本地分流,能保障敏感的數據不離開企業,同時加快數據處理的效率,滿足超低時延超高帶寬和安全性的需求。ipv6還有更多的功能,包括srv6、網絡編碼、還有VPN以及靈活的以太網確定性IP、組播、隨流檢測等等。

IT助力數字文明和誠信建設

鄔賀銓表示,Web1.0是PC互聯網,主要支撐技術是瀏覽器,以門戶網絡爲中心,用戶可以單向獲取內容。Web2.0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平臺處於中心的控制位置,可以開展電商、社交、網絡等等的應用,這是雙向的,用戶可以參與討論,並且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網上。web3.0叫價值互聯網,是去中心的,它主要的支撐技術是區塊鏈智能合約,通過確權體現價值,主要的應用包括博客、遊戲、數字產品、去中心的信貸等等。

不過他也同時指出,web3.0並不是大衆剛需,所以還不能說它能承擔起下一代互聯網的重任。

鄔賀銓認爲,互聯網的設計思想就是開放互聯、平等共享、分佈自治、包容奉獻,這個原則跟網絡文明是相符的。傳統商業的信用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需要時間的積累,成本相對比較高,現在手機的高滲透率彌補了信用卡普及率的不足。“利用移動支付所積累的數據和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數字技術,建立起的技術背書的信任方式,信任的效率和可及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鄔賀銓強調,數字技術助力誠信建設,引領數字文明向好向善,平臺經濟克服信息不對稱,降低信用成本,激化長尾市場,促進了O2O聯動,支撐移動支付和普惠金融。“5g跟ipv6強化接入認證和數據流動的管理。基於區塊鏈和web3.0,以及上網行爲的印證,以機器的算法作爲輔助誠信的手段,支撐數字貿易跟知識產權的服務。”

IT加持金融科技

基於IT的金融大數據應用,鄔賀銓指出有4個方面,一是拓展了銀行的服務空間,從賬戶、設備位置、行爲關係偏好等多個維度來了解客戶,利於金融產品產業的產品的設計。二是強化了智能的風控,打造維度更廣,可信度更高更全面的金融信用評估體系,提高了放貸的效率,優化了用戶的體驗。三是優化企業的經營,輸出銀行的數據分析和財務管理能力,扶持客戶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四是服務經濟社會,把銀行的服務植入到客戶端、機構端和政府端,無感融入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場景。

鄔賀銓表示,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網絡空間,通感融合、雲網融合、算網融合、星地融合、虛實融合、O2O融合,模糊了物理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邊界,增強了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力,豐富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服務能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了數字經濟跟實體經濟的融合,帶動了製造業跟生產服務業的融合,數實共振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共同發展。”

鄔賀銓坦言,企業的數字轉型爲金融業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廣闊的機會。金融機構不僅通過投資、理財、保險、證券等傳統的金融產品賦能實體經濟,而且還藉助於IT賦能輸出金融機構的數據分析和財務管理能力以及對客戶經營風險的掌控,爲客戶提供品牌構建、渠道開拓、營銷推廣等服務,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