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微觀察 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原標題:中國經濟微觀察 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觀點摘要】

●抓住機遇,推動產能“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用戶需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產品。

●我國汽車產業仍處在由大至強的階段,需要在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市場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發力,更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便利高效、均衡完善的新能源汽車補能網絡將是進一步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要素。

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來源:非微信抓取)

當前,我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培育壯大。2024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的行業發展向好。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持續“上新”?如何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未來新優勢?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加速推動生產力水平躍升有着積極影響。”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磊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從2024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不難看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表現格外亮眼。

把握新機遇

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成關鍵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十餘年的快速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爲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領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主要動力源。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9.4%,市場佔有率達到30%。

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抓住新機遇並應對挑戰以提升競爭力?

田磊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例,表示我國汽車產業仍處在“由大至強”的階段,需要在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市場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發力,以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建議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要強化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工藝創新,提質降本,用更好的性能、過硬的質量、有競爭力的價格增強用戶體驗和認可,加快市場滲透速度,擴大市場規模。

二是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趨勢使其成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需要不斷加大科技和模式創新支持力度,加快突破汽車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超前佈局全固態電池、智能網聯等前沿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積極探索車網互動、無人駕駛等新的技術和應用,推動車、網、路、城的深度融合和跨界協同,拓展新場景、新模式。

構建新引擎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羣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羣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在政策層面,應如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

“要充分利用新一輪擴內需政策紅利,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效應。”田磊在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時提到,近期多部委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務院亦發佈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新能源汽車行業繼續享受政策的持續利好。

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在用國三以及以下排放標準的乘用車超過1600萬輛,其中車齡15年以上的超過700萬輛,潛在更新需求進入了集中釋放期。與此同時,早期推廣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充電設施也有大量的更新需求。

對此,田磊表示,要研究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活力的舉措,激發汽車產品更新換代的潛力,提振消費需求;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和產業鏈條建設,加大對資源回收行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要抓住機遇,推動產能“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用戶需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產品。

聚焦新動能

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中國方案”

隨着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入推進,以電動化、智能化爲特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規模效應凸顯,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下一步,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如何延續良好發展態勢,進一步打開國內外市場。

“要高度重視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田磊表示,加快建設便利高效、均衡完善的新能源汽車補能網絡將是進一步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要素。當前,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但在老舊小區、高速、國省道等場景以及高峰出行時段,消費者仍面臨“補電焦慮”。

田磊認爲,要持續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加強統一規劃、協同建設,促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高效利用;同時,要優化完善網絡佈局,協同推進慢充、快充、超充、換電網絡建設,共同構築能滿足多元細分場景需求的網絡佈局;還要充分利用完備的加油加氣站網絡,鼓勵因地制宜升級轉型爲綜合能源服務站。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清華大學研究表明,反補貼調查、電池排放法規、本地化補貼法案等正在增加新能源汽車出海壁壘,多家歐美大型汽車廠商推遲原定的全面電動化時間表也給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預期帶來了影響。但主要經濟體長期低碳轉型戰略並未動搖,電動化長遠趨勢不會改變。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的重要着力點。田磊表示,未來要通過數字技術、低碳技術等賦能,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快塑造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