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度汽車等你來拿,第十屆軒轅獎正式啓動

撰文/ 孟 爲編輯/ 張 南設計/ 師玉超

2013年9月,汽車商業評論與奧地利EFS汽車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發起,聯合業內多個專業機構共同打造了軒轅獎。

2022年9月4日,第十屆軒轅獎正式啓動。

這是一段跨越十年的旅程,也是一種不忘初心,不斷突破自我的堅持和守護。

堅持和未曾改變的十年

2014年的廣汽傳祺GS5(參數丨圖片),它展示了中國車企從產品工程到製造工程,以及質量和供應商管理等方面的出色能力,在中國汽車市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的寶駿730,它是物超所值的傑作,它配備了當時最新穎的功能,稱得上是“人民的汽車”。

2016年的吉利博瑞是第一個在B級車市場以完美的方式取得競爭成功的中國品牌產品。

2017年的榮威RX5,它是中國對互聯網汽車的第一次解讀。

2018年的沃爾沃S90是第一個在中國生產銷往全球市場的產品,並具有打破傳統德國品牌在中國中高端市場統治的潛力。

2019年的榮威Marvel X從均衡的設計理念,到感知價值、動態性能、能源效率、續航里程,以及同樣值得一提的人工智能體驗,展現了中國電動汽車突出的整車綜合實力。

2020年的蔚來ES6,它代表了中國汽車企業對極致與情感化的追求,作爲全球首個量產的車載AI系統 NOMI始終是獨一無二的。

2021年的紅旗H9,它實現了中國自主品牌在行政級豪華轎車上的開創性突破;小鵬P7則在乘用車領域講述中國智能科技的故事,也實現了與同賽道中的世界頂級品牌競爭。

2022年的高合HiPhi X,體現了中國汽車對科技豪華感的最新理解,塑造了創新的人機交互與娛樂理念;廣汽傳祺影豹,其運動,舒適與性能兼顧,對於年輕用戶來說,是最好的一款運動轎車。

定位“全球汽車專家評選中國年度汽車”的軒轅獎,又名中國汽車產業年度貢獻獎,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頂級汽車評價指南,通過發現優秀產品,洞見行業趨勢,旨在幫助中國和全球汽車產業以一種高質量、可持續和有競爭力的方式發展。

正如軒轅獎評審團主席、奧地利EFS汽車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總裁雷霆生在致辭中回憶說:“10年前,我們曾立下雄心壯志,將軒轅獎打造成爲中國汽車業界權威與獨立的標杆。軒轅獎創立之初,評選有三個維度,即創新、對中國的移動出行本身的貢獻和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貢獻。它獨立於商業,獨立於權力,獨立於關係,十年來,這些是我們一直堅持和未曾改變的理念。”

十年來,共有來自129箇中外品牌的290餘款車型參加了軒轅獎測評,有200多位中外專家參與了測評環節,輸出了超過1.7萬條以上的評語,拍攝了5萬多張照片。

“軒轅獎的評選是苛刻的,它不是完全基於市場的銷量來排名,而是從品質到感知質量,從智能化座艙到車輛能效,從設計的好壞到智能駕駛能力等多個維度來評價。同時,軒轅獎的獲獎產品絕大部分都在市場上有着非常好的表現,這也證明了我們的一種遠見。”軒轅獎執委會主任、軒轅之學校長、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說。

軒轅獎的成功更多來源於優秀的評委們。

從第一屆開始,軒轅獎就從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發掘了很多專家,儘可能以第三方的、更加客觀的、比較專業的行業的專家來進行評審,並不停地優化或者增加更好的、能夠彌補我們以往缺陷的專家評委,加入到軒轅獎的評審團當中來。

第十屆軒轅獎的不一樣

今年軒轅獎又增加了一位新晉評委,他就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設計學院研究生部主任、新疆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王選政。

王選政教授從業多年以來,和車企有着廣泛的交流,共同完成了很多項目。在教學過程當中,他開創了中央美術學院交通設計方面的很多前瞻性研究,也培養了大量的學生。

“今年正好是軒轅獎十週年,這個十年也是中國的汽車工業大發展的十年,是快速迭代、快速重構、快速升維的十年。”剛剛成爲軒轅獎評委的王選政說,“我想和軒轅獎的各位專業資深評委一道評選出具有全球水準的、能夠代表中國水準的年度車型,更期待通過軒轅獎年度設計師的評選,能夠挖掘和提振我們中國的設計力量,共同在這個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宏大時代背景下,爲我們汽車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和進步來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同時,第十屆軒轅獎在今年的評選中,也加入了新的合作伙伴——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坐落在陽澄湖畔的智能網聯測試基地,應該說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智能網聯測試基地。

測試基地以國內3000個典型交通事故場景爲參考,通過聚類分析,尋找靜態道路元素的典型風險特徵,建設了包括14個系統實驗室、13個測試區、103個道路靜態元素、直徑300m的動態操控廣場等基礎設施。

智能駕駛測試區分爲城區、高速、環路、隧道、雨霧等13個測試區,覆蓋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的典型及特殊使用場景,同時基地建設了動態操控廣場可滿足整車動態性能測試需求。

今年的軒轅獎入圍車型實車測評將在這裡舉行。

新一屆時間表和任務單

第十屆軒轅獎在啓動後,將從9月4日-9月30日接受車企的車型申報。

申報車型的範圍是:

2021年12月到2022年11月期間上市,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傳統燃油車(含輕混車型)。

2021年12月到2022年11月期間上市,不限生產國家和地區,在中國銷售的任何新能源車(含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和氫燃料電池車型)。

10月1日-10月15日,申報車型將由軒轅獎設計、技術、媒體顧問團投票進行初評;10月16日-10月31日,公佈入圍40強車型,並邀約車企提供車輛準備實車測試。

11月1日-11月10日,在蘇州華爲陽澄半島智能網聯測試基地,由專業測試團隊圍繞四大維度進行測試。

四個測試維度分別是:

一、 動靜態測評。

軒轅獎將邀請合作伙伴NAST資深動靜態測試總師,對車輛進行操穩、濾振、NVH、駕乘舒適性等全方位評價。

二、 深度場景體驗測評。

軒轅獎將在前兩年場景測試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針對車輛目標人羣、賣點、場景,分類設計測試項目,以場景視角評價車輛的功能、流暢性、便利性和實際體驗感受等,特別是會增加一些極致場景的體驗。

三、 座艙生態和智能交互測評。

我們將聯合測試夥伴針對車輛車機的基礎硬件、語音交互和AI處理能力、車內生態構建、智能硬件拓展、座艙情景模式、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融合交互等維度進行全面測評。

四、 智能駕駛能力評價。

軒轅獎將針對車輛的智能駕駛能力進行實際測試,特別針對具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進行行泊一體的場地內和實際道路測試 。

12月9日、10日,第十屆軒轅獎將舉行全球評審團終評會議,並在12月11日舉辦頒獎典禮,評選出中國年度汽車、十佳汽車等獎項,並根據設計顧問團、評審團意見,評選出年度設計師獎項。

軒轅獎申報鏈接:https://xyj-declare.inabr.com/#/home/aboutUs

申報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賈可表示,“希望今年的軒轅獎能夠進一步地在評審過程當中發現真正的趨勢、洞見真正的未來,能夠更好地有助於中國汽車行業更好的發展,推動中國汽車向前進。”

2022軒轅獎Tech day趨勢分享

第十屆軒轅獎啓動儀式當天,2022軒轅獎Tech day也同期舉行。軒轅獎評委們以各自的專業視角分享了他們對於行業和產品的洞察和最新趨勢。

軒轅獎評委、國家信心中心副主任、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在對新能源市場的觀察和趨勢預測中指出,新能源汽車未來還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還比較快,應該有兩三年的時間,而拉動力最大的將是在A級車市場,其中PHEV將對下一步電動車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同時,他還表示,雖然電動車這兩年市場增速很快,傳統燃油車企表現出了一定的焦慮,但從我國石油對進口的依賴度以及動力電池原材料在全球分佈等因素考慮,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油車和電車不是替代關係,而是競爭關係。

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可能每年銷售1100萬輛-1200萬輛燃油車,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達到1100萬輛-1200萬輛,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油車和電車的未來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軒轅獎評委、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許敏教授則針對目前市場上最爲火爆的PHEV和增程式產品進行了趨勢分享。

許敏認爲,電機有它的優勢,但人們對於汽車的需求不僅需要動力,還需要能量,而電池還很多痛點亟待解決。因此,混合動力,即採用最佳的燃料——液體燃油,用最好的驅動——電機,兩者結合、取長補短纔是新能源汽車最好的解決方案。

而對於PHEV和增程式之間的比較,他指出,各家的混動系統牛就牛在各自講的專用變速箱上,這個技術研發很難,而增程式採用串聯模式,控制非常簡單。同時,增程式電動車和純電動在結構上共通性更高,更有利於模塊化。

此外,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新一代增程系統,可以在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情況下,實現與比亞迪DMI混動系統相當的燃油經濟性和性能表現。

軒轅獎評委、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設計創業學院雙聘教授馬鈞圍繞着智能座艙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馬鈞表示,智能座艙表現出了“四新”,一是誕生了一大批願意嚐鮮的新用戶,二是元宇宙、AR、VR、全息投影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三是新生態,四是可能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同時,智能座艙也面臨着一定的挑戰,包括座艙堆料無法盈利;差異化體驗不強,與用戶實際需求脫節;座艙底座和智駕底座如何結合;交互模式選擇等。

“智能座艙整體生態我們是基於社會創新的理論來思考。創新1.0叫線性範式,創新2.0叫系統範式,創新3.0到最後還是社會創新,基於座艙將來連接人和城市、人和交通必不可少的載體。”馬鈞說,“我們認爲座艙內部的創新,現在做的交互技術或堆料是1.0,到2.0是協同創新的理論,這裡有用戶和用戶、用戶和座艙之間第三空間的創新,而真正自發式創新就是我們說的社會創新的理論,可持續發展一定最後跟城市結合,基於創新鏈模型的推導來打造出行的生態邊界。”

軒轅獎評委、禾多科技創始人、CEO倪凱則分享了對於自動駕駛的最新思考。

倪凱表示,從2020年開始,包括低階和高階的輔助駕駛功能裝配率是16.1%,到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到了30%,接下來的三、四年,裝配率會更高,而且高階比例會越來越大。

“自動駕駛領域正在有幾個趨勢。一是大算力芯片跑步上車;二是激光雷達正成爲自動駕駛名片;三是攝像頭已經成爲自動駕駛標配;四是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的加速落地;五是DMS將是自動駕駛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倪凱說。

面對車企紛紛在高速公路領航駕駛輔助、記憶泊車、城區導航輔助駕駛等場景上提升自動駕駛的行泊一體能力和體驗,倪凱表示,“車廠和自動駕駛公司將要去面對怎樣去控制好自動駕駛產品的邊界,既讓它在邊界裡給用戶提供足夠多的自動駕駛能力,也要在邊界裡最大程度控制好自動駕駛的安全,這是將是行業發展的A、B面。”

軒轅獎評委,博泰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應宜倫以“整車智能化和智能汽車的下半場”爲題進行了分享。

他表示,從半決賽到決賽的階段,華爲、蘋果、小米、高通、英偉達、亞馬遜這六家公司是不可忽視的,博世作爲傳統汽車零部件核心的技術擁有者也有非常牢固的地位。

同時,新一代無線技術的誕生和三域融合對整個新能源智能汽車會是非常大的革新,這項技術在2024年或2025年就會看到,到2026年和2027年就會決定輸贏。

“汽車行業將會面臨知識產權的挑戰,必須要對關鍵的、必要的技術和國際專利進行部署,構建中國的知識產權的核心的聯盟和能力。”應宜倫說,“此外,伴隨着整個行業的深度融合,會要求企業對業務邊界的釐清和對整個公司管理、創始人、研發、商務團隊的要求會更加靈活,要用不同企業經營的工具包去組合不同的業務邏輯,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幫助OEM成長,也加速ICT進入這個賽道,提升傳統零部件智能化的能力和加快新零部件和新科技公司產業化的能力。”

‍軒轅獎評委、哈爾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蔡蔚則分享了汽車電驅動技術鏈與產業鏈的趨勢。

蔡蔚表示,行業的趨勢有幾大方向,一是機電耦合+電驅動總成;二是驅動的拓撲向集中驅動+分佈驅動(輪轂、輪邊)發展;三是功能集成向三合一和多合一發展,在越來越多的功能都集成到一個電驅動系統中,需要注意的是怎麼樣解決維修的問題。

四是高電壓的問題,從400V DC開始向750-800V DC方向發展;五是功率密度不斷提高,由3.5kW/kg向7kW/kg發展,六是低電阻的繞組由圓股線向扁線發展;七是電機由低轉速向高轉速發展,即當轉矩乘上轉速在功率不變情況下把轉矩降下來,讓電機變小;八是風能、水冷向油冷、油水複合冷卻發展;九是功率模塊由IGBT向SiC MOSFET發展;十是驅動電機由永磁爲主,到多種並舉;十一是由逆變器變成逆變+充電的多功能方向演進。

同時,蔡蔚指出,到今天爲止,我們高轉速的電機軸承主要依賴進口;電機扁線的原材料也基本上依賴進口,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逐步的得到解決。

“今天,當我們的電池已經走出國門,我們的電驅動系統還走不向世界,我們只有極個別的公司能夠出口,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還需要努力打造電驅動的全球競爭力。”蔡蔚說。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