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氣象保障能力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和公報有關情況。會上,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樑豐介紹此次普查過程中取得的一些新發現,以及依據普查成果開展的融合應用,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氣象保障能力。

樑豐介紹,在此次普查過程中,中國氣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全國範圍內的337個市、2764個縣和86個特殊區劃範圍的10種氣象災害過程的致災數據收集分析,形成了32類致災因子數據,總計條數664萬餘條。研製了20餘萬份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產品,形成了由5000多個全國性重大氣象災害歷史事件組成的數據庫。

中國氣象局對這些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發現。樑豐談到,第一方面,近年來北上臺風活躍、災害影響較大,需要更加關注對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影響。第二方面,極端降水發生頻次和強度都顯著增加,特別是最近十年,北方地區局地強降水致災強度趨強,形成了暴雨災害“南北並重”的格局。第三方面,高溫災害發生頻次和強度顯著增加,高溫災害致災危險性增強。第四方面,複合型低溫災害的影響要比單個低溫災害事件影響更明顯,要特別關注。

中國氣象局在防災減災和氣象服務當中對這些普查成果開展了融合應用,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氣象保障能力。樑豐談到,首先,我們將氣象災害普查數據和結論應用於重大工程選址和可行性論證,以及地方區劃編制,降低氣象災害風險的影響。二是我們根據普查成果來推動修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調整應急響應啓動標準,提高應急聯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聯合其他部門,更新各種次生災害的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指標,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四是把普查成果應用於氣象觀測站網布局調整優化、預警信號閾值調整以及災害風險預估工作,提高氣象部門自身監測預警業務能力。五是融入經濟行業發展,比如聯合保險行業根據普查數據修訂保險指數產品,調整定損標準,優化保險方案等。此外,我們也將聯合能源、交通、農業等部門開展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