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研究已呈超越態勢 美國AI產業敲響警鐘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越來越強大的一個原因是擁有龐大的數據庫。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80億個設備將通過物聯網相互連接。(圖/shutterstock)

在全球最大的2個經濟體展開全面戰略競爭之際,人工智慧很可能成爲未來決定勝敗的重要領域之一。日媒分析指出,在爭奪人工智慧霸主地位過程中,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的美國已敲響警鐘,中國近年來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極速增長已有超過美國的趨勢。

《衛星通訊社》引述《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越來越強大的一個原因是擁有龐大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中國大陸將有80億個設備通過物聯網相互連接。物聯網是一個通過互聯網連接的巨大實體網路,這些安裝在汽車、基礎設施、機器人和其他儀器上的設備會產生大量資料。

日本伊藤忠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趙偉林(音譯 Weilin Zhao)表示,中國將人工智慧視爲人口減少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的彌補方法。

報導說,人工智慧可以應用於多個行業,極大地影響着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安全。由前谷歌首席執行官艾裡克.施密特領導的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在人工智慧領域輸給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雙邊競爭已經升溫,將對全球產生影響。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學術期刊的人工智慧相關論文引用率首次超過美國,佔總數的20.7%,而美國佔19.8%。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人工智慧論文數量已達24萬篇,遠遠超過美國的15萬篇。中國在圖像認知和生成等方面也取得了優秀成果。

另外,報導指出,中國還有一大批有能力站在人工智慧前沿的學術機構和企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和小米。這些大學和公司都參與創建了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該院打造了全球最大智慧模型「悟道2.0」。

早在2017年中國就已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目標在成爲全球創新中心。很顯然,美國擔心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迅速崛起,在決定人工智慧能力的個人資料使用方面,美國將中國企業拒之門外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果美國和中國繼續各自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在這一領域的衝突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