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陸管制鎵、鍺出口「只是反制開始」
美中晶片戰爭已從專利戰、技術戰,如今延燒到上游的資源戰,中國管制措施在擾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除了影響供應,中長期恐還將因此推升半導體、通訊、電動車、醫療器材等行業的製造成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中國一旦實行出口管制,這些國家要尋找替代方案並不容易。
荷蘭政府4日表示,歐盟必須對此做出迴應,並與歐盟執委會和其他歐盟成員國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荷蘭外交部聲明指,中國出口管制措施對於歐洲及荷蘭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北京如何執行。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稍早表示,正評估中方的新出口管制對全球供應鏈及歐洲產業的潛在影響。
同樣高度依賴中國鎵、鍺的日本也嚴陣以待。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表示,日本不接受將此作爲反制措施的理由,目前正調查會對日本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將與中方確認其意圖和政策。如果中方採取不公平措施,日本將根據世貿組織(WTO)等機構的國際規則做出適當反應。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產業政策室室長朱泳俊4日已與半導體、面板等相關產業緊急召開供應鏈檢查會議,討論應對方案。
中國官媒中國日報引述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表示,這次中國相關措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重拳出擊,「不僅能打得某些國家慌,還會打得某些國家疼」。
魏建國強調,這只是中國反制的開始,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如果外國對中國的高技術限制繼續升級,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會進一步升級。他說:「任何利用霸權主義企圖推動脫鉤斷鏈的行爲,包括打壓中國企業,最後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鎵、鍺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中國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因爲歐盟成員國也對部分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