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上半年營收158.7億:降本增效 剝離資產尋增長

近日,中國生物製藥發佈了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實現營業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約11.1%。歸母淨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約139.7%。歸母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源於處置附屬公司的收益。扣除已終止經營業務,經調整歸母淨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14%。

報告期內,中國生物製藥研發費用25.8億元,研發佔比16.2%。截至6月30日,公司資金儲備共223.36億元。此外,中國生物製藥完成首發15億元熊貓債,其1.95%年化利率爲市場新低。

中金髮表研報指出,中國生物製藥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增長14%,略微超出市場預期,這也是由於營運效率提升所帶動。預計中國生物製藥今年全年收入及淨利潤將錄得雙位數增幅,明年及2026年增長速度有望加快,考慮到集中採購的影響基本消除,預測未來仿製藥業務可錄得單位數增長。

創新產品加速放量

根據中國生物製藥財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共有4個創新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分別爲安得衛(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安柏尼(富馬酸安奈克替尼膠囊)、安洛晴(枸櫞酸依奉阿克膠囊)和貝樂林(利拉魯肽注射液),其中3個爲國家1類創新藥。

2024年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創新產品收入達到人民幣61.3億元,同比增長14.8%。除創新產品外,還有11個仿製藥獲NMPA批准上市,仿製藥收入在上半年已實現9%的正增長。另外,在新產品層面,中國生物製藥累計上市的創新產品有15個。

目前,中國生物製藥主要聚焦腫瘤、肝病、呼吸和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進行佈局,具體來看,抗腫瘤用藥收入人民幣53.6億元,佔集團收入的33.8%,同比增長19.5%;肝病用藥收入20.3億元,佔本集團收入約12.8%,同比減少11.2%;呼吸系統用藥及服務17.8億元,佔本集團收入的11.2%,同比增長5.4%;外科/鎮痛用藥25.8億元,佔集團收入16.3%,同比增長29.9%;心腦血管用藥13.6億元,佔集團收入的8.6%,同比減少14.5%;其他業務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23.2%。

公司預計,2025年,D-1553(Garsorasib,KRAS G12C抑制劑)、TQB3616(CDK2/4/6抑制劑)、帕妥珠單抗、TQB5015(羅伐昔替尼片,JAK/ROCK抑制劑)及重組凝血因子VIIa等重點產品有望上市。預計未來幾年將有多個年銷售峰值超過20億元的重磅產品,創新收入佔比也將不斷提升,到2026年預計將有近一半收入來自於創新產品。

方正證券分析認爲,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創新產品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三代升白藥億立舒、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注射用人凝血因子VIII的銷售。這也是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在仿製藥集採出清後迎來的9%的正增長,保持每年10+仿製藥的滾動上市以及大比重佈局首仿的節奏。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下,創新產品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的分析顯示,在2000年,對於當時全球最熱十大靶點,針對每個靶點的管線產品(包括總部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公司)分別有5~11個。在2020年,對於最熱的前十大靶點,平均針對每個靶點的全球管線產品的數量高達20~60個。中國創新醫藥在過去幾年嚴重的研發扎堆之後逐漸迴歸理性,具有很大市場潛力的靶點必然會吸引大批的創新藥企和投資者。”

“面對競爭,破局沒有秘訣和捷徑。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捕捉到了機遇的創新藥企有三個共同點:一是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包括治療領域,技術平臺),二是在產品層面實現了差異化(差異化的機制,差異化的臨牀設計,差異化的適應症);三是高效的執行。這三點聽起來平淡無奇,真正能夠做到的公司卻寥寥無幾。”上述分析師認爲,在當前集採環境下,聚焦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確實備受關注。源頭創新的難度在於既要應對風險,又要考慮臨牀價值。不同階段的企業需要平衡這些因素,以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剝離資產降本增效

根據財報,截至目前,中國生物製藥年收入5億元以上的仿製藥產品(剔除獨家產品)均已納入集採範圍,集採對公司影響基本出清。目前,公司在仿製藥的佈局策略向“首仿加專利挑戰”進軍,通過佈局難仿產品以及國內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市場提高競爭力。

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獲得較好的業績表現也是基於“降本增效”剝離資產有關。在去年10月,中國生物製藥發佈公告稱,近期,該集團以約人民幣3.5億元的估值出售附屬公司上海正大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約84.2%的股權,出售所得金額約人民幣2.9億元。出售事項完成後,該集團將不再持有正大通用的任何股權。

彼時,公告稱,此次出售可以幫助公司聚焦核心治療領域,提升研發效率:通過出售事項,該集團將進一步聚焦四大核心治療領域,即腫瘤、肝病、呼吸、外科/鎮痛,提升四大核心治療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淨利潤率。正大通用2022年度收入約人民幣8900萬元,淨虧損約人民幣3500萬元,剝離正大通用有利於該集團淨利潤率的提升。

另外,2024年2月,中國生物製藥宣佈出售正大青島股權,同樣是剝離一些普藥業務。此次半年報中顯示,正大青島的出售已於2024年3月完成,交易對價爲人民幣18.19億元,錄得稅前收益人民幣17.096億元。正大青島的權益由93%減少至26%併入賬爲對聯營公司的投資。

傑富瑞報告也指出,若剔除出售正大青島及其他一次性交易,經調整純利同比增長14%。

此外,報告期內,中國生物製藥與BI(勃林格殷格翰)就腫瘤管線在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在中國內地開發和商業化BI的腫瘤管線,包括臨牀後期的zongertinib(獲得CDE突破性治療認定)和BI 764532及若干處於早期的臨牀資產,產品收入將計入中生製藥合併報表。

上述分析師認爲,在當前的生物醫藥產業中,現金流管理成爲一項關鍵挑戰。許多企業在加速創新、選擇項目和加強投入方面面臨着現金流的壓力。在多元化盈利方式方面,企業的盈利方式不僅僅侷限於產品銷售收入。授權收入、合作研發、政府資助等多種途徑都可以幫助企業增加現金流。例如,授權給其他公司的核心產品、與大型藥企的合作研發項目等。

“企業需要明確商業化策略,合理的商業化規劃有助於確保投入產出比的平衡。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需要重點關注高臨牀價值的項目,避免過度分散資源。特別是在成本控制上,企業應該密切關注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開支。精細管理研發、生產和運營成本,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評估每個項目的投入和預期回報。企業需要靈活應對市場、政策變化,調整戰略。”該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