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學者日內瓦講述:西藏新疆現代教育點亮人生

中新社日內瓦3月15日電 (記者 德永健)當地時間14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5屆會議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辦主題邊會,以中國西藏和新疆爲例,就“現代化發展中的少數民族受教育權”展開研討。多位與會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結合相關經歷,講述對中國西藏和新疆地區寄宿制教育的認識。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樑俊豔每年都會前往西藏各個地區進行田野調研。她表示,寄宿制在中國是一種普遍的教育方式,西藏一些高海拔地區的孩子前往拉薩寄宿就讀,學校爲他們提供非常好的條件,老師也很認真負責。“學生可以在很大的操場踢足球、做運動,食堂也非常乾淨,還有諸如傳統藏族舞蹈、藏族樂器、藏文書法等文化興趣小組。”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吐爾孫·艾拜也表示,寄宿制教育政策在中國各地均有施行,新疆地廣人稀,很多學校都與學生家庭間有一段距離。爲保障學生人身安全,同時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新疆地區投入大量資金爲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提供學校住宿、飲食等幫助,充分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利。

西北政法大學對外傳播與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喬巴生出生於新疆,小學、中學階段均在新疆西北部邊境小城博樂市度過。他在發言中指,自己的高中同學有不少來自農村和牧區,當時學校尚無寄宿條件,他們只能選擇租房居住。近些年,新疆一些地方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了寄宿制學校,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保障了他們的人身安全,減輕了家長的經濟壓力。

“寄宿學生在每個週末、節假日及寒暑假都可以選擇回家,父母可隨時到校看望子女,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接子女回家。同時,相關學校普遍開設少數民族語文、民族舞蹈等傳統文化課程,提供少數民族傳統食品,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穿戴民族服飾。”喬巴生說。

對於國際上少數歪曲中國寄宿制學校的論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賈春陽認爲,這些指控實屬荒謬。“實地調研和匿名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態非常滿意。真實的一手資料證明,西藏的寄宿學校辦得很好、與西藏地廣人稀的自然條件非常適應。”

賈春陽指,中國政府爲保障西藏少數民族羣衆受教育權付出巨大努力,推動了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有統計的1959年前,西藏文盲、半文盲率高達95%以上,如今,截至2022年,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89.5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07%,這些指標已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對於新疆地區的教育發展,吐爾孫·艾拜直言,“我們正處於新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國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免費教育、保障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大力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充分保障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羣衆的受教育權,爲少數民族羣衆能享有更好的生活作出了不懈努力。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在中國,現代教育點亮了無數少數民族學子改變個人命運的夢想。”喬巴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