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詮釋更高質量發展 壽險啓動長航轉型二期工程

中國網財經3月29日訊(記者 郭偉瑩)今日下午,中國太保召開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年報顯示,2023年,中國太保全年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661.67億元,同比增長6.6%;歸母營運利潤 355.18億元。太保壽險縱深推進“長航”轉型,多元渠道助力新業務價值實現良好增長,全年實現新業務價值109.62億元,同比增長19.1%。

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表示, 2024年是中國太保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大健康、大區域、大數據戰略實施三年多,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下一步,三大戰略將向縱深推進,以新突破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同時,傅帆對壽險長航轉型予以肯定。他表示,長航轉型啓動以來,經營業績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新業務價值增速在行業內也是率先轉正並持續增長。這也符合集團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預期。

三大戰略向縱深推進 以新突破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太保集團內含價值5,294.9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集團管理資產規模29,223.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集團客戶數17,986.9萬人,較上年末增長934.2萬人。

中國太保董事長傅帆表示,當前保險業發展的環境正在發生更加深刻變化,但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科技和產業的革命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無限的前景,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發生改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前景和更高水平的開放都將爲中國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能。基於此,中國太保將把握新時代的發展機遇,開拓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當然,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首先,高質量發展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要圍繞新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持續推動保險供給體系和供給能力的優化升級。不斷提升人民羣衆對保險業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服務國之大者,我們責無旁貸。要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體現大型金融機構穩定壓艙石的作用。

其次,高質量發展是效益優先的發展。隨着近年來經濟環境、客戶需求的變化,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追求短期增長的粗放式的發展已經沒有空間。我們要統籌好值得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把優化業務品質和價值貢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強精細化的管理。用創新深化保險供給側的改革,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第三,高質量發展是市場地位穩固的發展。必須要統籌好業務基本和深化轉型改革的關係,把握好存量業務和增量業務的關係、傳統業務和新興領域的關係。審時奪勢,先立後破,實現穩大盤、穩價值和穩預期,爲轉型的不斷深化創造前提和基礎。

第四,高質量發展是風險可控的發展。保險是經營風險的專業機構,以風險管理的專業能力服務國家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險企自身一定要做好風險的防控,不能成爲風險的製造者。必須加強前瞻性的預判和穿透性的管理,築牢三道防線。尤其是要把握好創新突破和合規風控的關係,守正創新,守住合規的底線。

最後,高質量發展是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可持續性是戰略判斷和選擇的結果,更是戰略定力和韌性的體現。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要始終把握戰略主動,以轉型變革激發新的發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實現與時代同頻共振。要兼顧好利益相關方的訴求,與社會、股東、客戶、員工等形成良好的互動,實現多方的共贏。

傅帆表示, 2024年是中國太保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大健康、大區域、大數據戰略實施了三年多,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整體經營業績保持穩健,價值創造和關鍵領域的突破能力穩中有進。下一步,三大戰略將向縱深推進,以新突破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大健康戰略要更加聚焦在目標客羣、服務特色和運營能力等方面,構建產業化的競爭力,在賦能主業的有效性上實現突破。大區域戰略要在客戶經營、產品服務、研發、資源整合等方面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推動創新探索向實際的生產力轉化。強化重點領域的競爭力。大數據戰略要提升面向業務一線的科技服務效率,釋放數據價值,在引領新智生產力上形成新的突破。

新的一屆董事會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堅守價值,發揮專業化、多元化、市場化的優勢,推動公司戰略走深走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把握金融五篇大文章帶來的發展機遇,提升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做好重點風險的管控,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夯實發展的基礎。中國太保深耕保險多年,機構健全,資源豐富,隊伍成熟、專業過硬。相信通過深化改革,中國太保的高質量發展將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爲客戶、股東、社會等利益相關方持續創造價值。

中國太保總裁趙永剛表示,落實高質量發展,概括起來是三個方面。

第一個,堅持保險的本源,抓好組織主業。從壽險方面來看,繼續堅持價值主線,提升長航轉型突破的有效性,要加快形成客戶分級分類的經營策略,實現養老傳承、財富管理、健康保障業務的均衡發展。要深化多元渠道建設,代理人渠道要加強高質量年輕代理人的招募、培訓,實現核心人力和產能的雙提升。銀保渠道要穩定規模,提高價值貢獻,要落實賦能型總部和經營性機構,深化組織架構的改革,優化投入產出。從產險業務來看,繼續堅持品質優先,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性。車險要提高新客戶的獲取能力和優質客戶的留存能力,推進新能源車險的成本優化。非車險要着力改善健康險、責任險的業務結構和業務品質,實現規模的穩健增長和品質的持續提升。此外,還要提高對於新興領域的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加快風險的減量管理的體制擴能。提高精細化的經營管理能力。從資產管理來看,要繼續堅持穩健投資的理念,加強對於宏觀及市場的研判。積極的應對長端利率下行的趨勢,打磨符合保險負債特徵的跨週期的資產配置框架體系和專業化的投資能力。

第二個,把握髮展戰略機遇,抓好創新驅動從大建康上來看要加強主業發展的推動力,加速產服融合和資源的共享,打造共生生態和服務閉環。同時也要提升保險的支付能級,完善產品的體系,推進健康險業務的有品質的穩定的增長。要提高健康服務的有效性,持續地放大我們的品牌效應,增強大健康產業投資的協同效應。要發揮健康大數據的價值,提高產品服務開發和理賠管控的數字化的能力。從大區域來看,要繼續強化賦能,整合集團資源,着力開發重點區域和中心城市的重要戰略客戶和個人的中高端客戶。提升區域發展輻射力。要深化產壽協同,加快推進支付協同和產服協同,形成我們區域發展的一個合力。從大數據來看,就是要提高效率,鍛造安全高效發展的支撐力。持續的推進科技賦能保險生態,提升服務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這樣一些新技術,在一線業務場景的應用,加速大模型技術的場景端的落地。要進一步的提高數據管理能力,發揮數據資產的價值,提升科技的市場化運作水平,實現更好的降本增效。

第三個,要強化公司治理,提升管理的效率。不斷地優化公司治理,加強戰略牽引的精準性和傳導的穿透性,實現集團化管控能力的新的進步。同時也要完善資本管理的機制,強化資本規劃的能力,圍繞償付能力的管理,完善外源性的資本補充機制。同時也要探索內源性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還要堅持防控風險,健全一體化風控的合規的體系,建立應對風險的長效機制。提升風險管理對業務經營的融合和傳統。

啓動長航轉型二期工程 新業務價值增速在業內率先轉正並持續增長

年報顯示,太保壽險縱深推進“長航”轉型,多元渠道助力新業務價值實現良好增長,全年實現新業務價值109.62億元,同比增長19.1%;代理人隊伍質態持續優化,核心人力產能、收入穩步提升;推動賦能型總部和經營型機構轉型,加快構建以客戶爲中心、內生動力強勁的價值創造型組織。

太保壽險董事長潘豔紅表示,2021年太保壽險啓動長航轉型,2022年開始全面落地,三年轉型成效正在逐步顯現,我們叫做長航轉型一期。一期主要是幾個大的方面。第一個是打造芯業務模式,圍繞尤其是個險着力提升代理人的姿態。第二個是拓展新的渠道佈局,特別是銀保渠道價值貢獻逐步提升。第三個是升級新的產服體系,構建健康、財富、養老金三角產品服務體系。

從經營實際業績情況來看,新業務價值在2022年的下半年開始率先轉正,並且持續實現比較快速的增長。同時新業務價值率也得到穩步提升,核心人力規模逐步企穩,產能和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第三,持續強化業務品質的管理,賠付率繼續率和退保率三率優化。同時在營運利潤上也保持了穩定,盈利能力也是保持比較好的韌性。在2023年的下半年,整個壽險公司實施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牽涉面最廣的一次組織變革。通過精簡各類的架構,優化組織的機構,管理幹部市場化的選聘等等使整個的組織效能得到了明顯的優化,組織活力進一步的激發。

同時,潘豔紅表示,我們承上啓下,啓動長航二期工程。以組織變革爲先導,圍繞以客戶爲中心的價值創造,持續把長航行動向縱深來推進。目前正在規劃的長航二期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來進行推進。

首先,延續一期的多元渠道的建設,新業務模式要加快成型。具體來說,個險將堅定以隊伍成長爲核心,以隊伍的能力提升作爲關鍵,推進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在銀保和團險渠道上也都將圍繞價值創造塑造新的模式,加快轉型成型的步伐。

第二個方面,主要是客戶中臺的建設,要更進一步形成客戶分層分類。第三個方面,是價值管理的閉環,也是更進一步要持續激發組織的活力。包括精細化的成本管理,以產品爲原點的資產負債的閉環管理,市場化的經營機制的強化,以及注重價值觀和長期主義的用人導向,以人爲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等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更加註重發揮各級機構發展的主動性和內驅力。所以我們也提出要建設賦能型的總部和經營型機構的定位,並且我們正在通過屬地化策略的實施在各級機構的內外勤的夥伴當中進一步凝聚共識、激發活力,形成合力。目前這些工作都在有序的推進中,也得到了各級機構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

傅帆補充表示,壽險的長航轉型啓動以來,經營業績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業務價值增速在行業內也是率先轉正並持續增長。多元化的渠道建設也逐漸成效,整個隊伍的姿態跟業務的品質在不斷的優化。這也符合集團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