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映照民族復興路(評論員觀察)

李 拯

中國鐵路自主創新,彰顯中國精神;中國鐵路後來居上,勾勒制度密碼

萬里鐵路線,新時代中國的縮影,既有速度,也有溫度,既昂揚矢志創新的銳氣,也堅守始終爲民的價值

一部中國鐵路史,就是一部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近日,隨着龍龍高鐵梅州至龍川西段的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超4.6萬公里,分別較2012年底增長64.2%、392.2%。中國鐵路的路網規模、質量和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世界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1949年,2.1萬公里;2024年,16萬公里。在時間座標上,中國鐵路總里程勾勒出一條指數型上升曲線,映照着人民共和國75年來的歷史鉅變。如今,鐵路連成網,高鐵貼地“飛”,列車智能化……中國鐵路,成爲展現新時代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映照着一個偉大民族的復興之路。

中國鐵路自主創新,彰顯中國精神。從綠皮車到高鐵,速度的提升,代表技術的突破;無人的前沿,意味自主的探索。以“高鐵大腦”網絡控制系統爲例,測試平臺自己開發,網絡芯片自己研製,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如今,復興號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8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繼續激揚創造偉力、自強精神,我們完全有信心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中國鐵路後來居上,勾勒制度密碼。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從跟跑到領跑,高鐵創新的背後是制度的競爭。一輛高鐵列車,零部件超4萬個,從研發、製造到運維服務,設計生產動車組零部件的核心企業超100家、參與企業超2100家;一張鐵路網,高原、高速、重載、極寒,晝夜無休,涉及信息、建築、能源、機械、裝備製造等各種產業,由全球門類最完備、規模最龐大的工業體系支撐。正是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中國鐵路才得以用較短時間實現“彎道超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以及各方面優勢,我們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風雨無阻向前進。

無論鐵路速度多快、線路多長,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不能忘卻“人民鐵路爲人民”的初心。1996年冬天,一名記者來到被山嶺隔絕的甘南小城宕昌採訪。在農戶楊尕女家微弱的燈光下,記者看到土坯房的牆上清晰地畫着一列火車,小姑娘道出心中的夢:“什麼時候我們能坐上火車去富足的地方?”2017年,蘭渝鐵路開通,火車從楊尕女家的泥牆上駛進現實,不僅打通了出山之路,更打通了脫貧之路,將“與世隔絕”的小山村與全國統一大市場連接起來。新時代以來,全國已有145個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低票價、站站停的公益“慢火車”穿梭在鄉村、山區、邊疆,中國鐵路網覆蓋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萬里鐵路線,新時代中國的縮影,既有速度,也有溫度,既昂揚矢志創新的銳氣,也堅守始終爲民的價值。鐵路映照復興路,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圖景,也終將鋪展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