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賡續傳統友誼,中波關係穿越風雨歷久彌新

(原標題:【中國網評】賡續傳統友誼,中波關係穿越風雨歷久彌新)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6月22-26日波蘭總統杜達應邀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杜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並分別會見了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這是杜達自2015年和2022年之後第三次訪問中國,也是在中波建交75週年之際的賡續兩國傳統友誼之旅。在習近平主席與杜達會談後,雙方共同簽署了關於經貿、農業等多領域合作文件,並且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共和國關於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計劃》)。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波關係之所以能夠經歷風雨,關鍵是雙方都能夠從本民族歷史文化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獨立自主發展雙邊友好關係。波蘭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的建交初期,中波兩國相互支持、高層互訪密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國領導人都曾先後訪問波蘭,波蘭領導人貝魯特、奧哈布、西倫凱維茲等也相繼到訪過中國。中國支持波蘭的無核區倡議,波蘭也支持中國抗美援朝及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鬥爭。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由於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波蘭國內的政局幾經動盪,但中國始終尊重波蘭的主權,堅持主張波蘭的問題應由波蘭人民自己解決。中波關係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全方面拓展兩國在經濟、科技、貿易、文教等各領域的合作。

進入到新時代以來,中波繼續深化政治互信,並將傳統友誼提升到新的高度。在2016年習近平主席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元首共同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與此同時,隨着中歐班列的開通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地區的深入推進,中波合作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中東歐地處歐亞大陸要衝,被視爲“一帶一路”倡議向歐洲延伸的重要戰略節點。而波蘭又是中東歐的門戶,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據統計,約90%的中歐班列過境或抵達波蘭,幾乎所有駛自中國的列車都經由波蘭進入歐盟。同時,波蘭也希望藉助過境經濟的優勢,帶動本國的工業化發展水平。中波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經貿合作潛力巨大。波蘭向中國大量進口了亟需的關鍵工業設備和零部件,波蘭的肉類、穀物、水果等農產品則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在過去5年,中波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速超過10%,在2023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420億美元。目前,波蘭穩居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連續多年位列波蘭第二大貿易伙伴。此次中波共同制定的《計劃》顯示,未來兩國不僅將進一步鞏固在傳統經貿領域的合作,還將積極拓展在電動汽車、綠色發展、物流等領域的雙向投資,推動中波經貿關係的提質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高額關稅,6月17日中國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豬肉及豬副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在此次杜達訪華過程中,中國則明確表示歡迎更多波蘭優質農食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中波之間的特殊友好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地區安全局勢也是杜達訪華的重要議題之一。烏克蘭危機自2022年延宕至今,波蘭作爲烏克蘭的近鄰不免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勸和促談一直是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秉持的立場。不久前,中國與巴西就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了六點共識,呼籲各方確保“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中巴“六點共識”已得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積極迴應。未來中國仍將努力爲和談創造條件,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爲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貢獻。

中波友誼源遠流長,兩國關係前景可期。歷經四分之三個世紀的風雨考驗,中波關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歷久彌新。相信杜達此次訪華將爲進一步加強中波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提供新動能,爲中波傳統友誼注入新的活力。

編審:蔣新宇 張豔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