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用產業政策 引領新工業革命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中新社)
林毅夫曾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現爲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院長、國發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林毅夫在今年出版的《論中國經濟:挑戰、底氣與後勁》一書中表示,新工業革命現在已經開始了,中國的5G技術在新工業革命中已經世界領先。但這幾年美國故技重施,以一些莫須有罪名舉全國之力打壓中國企業。如果美國能在新工業革命上以封鎖手段成功壓制中國,那麼中國就不可能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奮鬥目標。
林毅夫表示,因此由中國引領新工業革命是必要的,且比現在作爲最大最強經濟體的美國更有優勢。其原因有三:第一,新工業革命是以人、機器、資源間實現智能互聯爲特徵,屬「彎道超車型」產業。這種產業特性就是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週期特別短,由於研發週期短,人力資本就成了創新的最關鍵投入要素。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在以人力資本爲主要投入的短週期技術研發上,中國比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有優勢。
第二,這種智能互聯的新技術研發出來後在運用上需要技術標準,技術標準設定權的大小取決於新技術研發國的國內市場規模大小,當兩個國家在競爭一項新技術時,研發出來後國內人口越多、市場規模越大,這個技術的邊際成本就越低。
第三,若這種新工業需要硬體設備,中國是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新技術從想法到產品生產所需的時間會最短,成本會最低。
但要怎麼把由中國引領新工業革命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林毅夫指出,中國要理直氣壯地利用產業政策來支持新工業革命,如電力、交通、通信等硬體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等軟體制度安排不完善等,難以由企業自己來克服,需要政府發揮作用來協調或進行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而政府可動員的資源和執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須以產業政策的方式戰略性地使用這些有限資源。
林毅夫也強調,在美國以封鎖作爲手段來打壓中國以保持霸權地位時,中國要繼續擴大開放,讓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技術創新、經濟快速發展和巨大市場的好處。
林毅夫表示在開放的世界貿易中,小國得到的好處會大於大國,這些國家也就不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想以圍堵來壓制中國實現新工業革命的企圖也就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