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擬限制磷酸鐵鋰技術出口
鋰電產業鏈相關技術,進入到出口限制名單中。
1月2日,商務部發布“關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下稱《目錄》)調整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商務部表示,爲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創造積極條件,本次《目錄》進行調整,擬新增1項技術條目、修改1項技術條目、刪除3項技術條目。
其中,在限制出口部分新增條目“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具體涉及“電池用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電池用磷酸錳鐵鋰製備技術”、“磷酸鹽正極原材料製備技術”。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所謂“技術出口”,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通過貿易、投資或者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爲。
限制出口的技術,將實行許可證管理,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具體來說,要出口限制出口的技術,應當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申請得到批准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發給技術出口許可意向書。拿到該意向書後才能對外進行實質性談判,簽訂技術出口合同。
在簽訂技術出口合同後,還需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提交技術出口許可意向書、技術出口合同副本等一系列文件,申請技術出口許可證。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對技術出口合同的真實性進行審查,並對技術出口作出許可或者不許可的決定。最終,技術出口經許可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頒發技術出口許可證。
由此可見,商務部此次通過調整《目錄》,對國內一系列電池級鋰化學品的生產技術的出口設下了層層關卡。
在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看來,此次《目錄》的調整並不會對全球鋰行業造成太大影響。
他向界面新聞指出,本次被限制出口的無論是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還是磷酸錳鐵鋰製備技術,均有設定相應的技術指標,主要限制的是下一代高端鐵鋰製備技術,對於當前大批量生產的磷酸鐵鋰產品所使用的技術並沒有限制。
根據《目錄》調整內容,此次受到出口限制的磷酸鐵鋰材料需滿足在300 MPa下粉體壓實密度≥2.58 g/cc,0.1 C可逆容量≥160 mAh/g,首次庫倫效率≥97%的條件;磷酸錳鐵鋰材料則需滿足在300 MPa下粉體壓實密度≥2.38 g/cc,0.1 C首次庫倫效率≥90%,0.1 C可逆容量≥155 mAh/g,0.1 C平均電壓≥3.85 V,1 C放電容量保持率≥97%,2 C放電容量保持率≥95%的條件。
我的鋼鐵網Mysteel在解讀文章中指出,上述參數要求限制了高端鐵鋰產品,即第四代及以上產品,而普通壓實密度的鐵鋰產品則不受限制。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粉體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材料可分爲五代,第一代2.10—2.30g/cc,已經基本淘汰;第二代2.40—2.50g/cc,是市場上主流產品;第三代2.50—2.60g/cc,爲高端鐵鋰電池的重要材料;第四代爲2.60—2.70g/cc;第五代2.70g/cc以上。
據Mysteel統計,當前佈局四代產品的鐵鋰企業集中在湖南裕能、富臨精工(300432.SZ)、德方納米(300769.SZ)、龍蟠科技、萬潤新能、安達科技(830809.BJ)等,其中富臨精工、湖南裕能形成批量出貨,其餘大部分企業仍處於產能驗證階段,預計到2025年年底纔會有大量產出。
“國家希望高端技術能夠留在國內,率先實現生產,等技術成熟再向國外轉移。這可能跟過去一些西方國家向我們國內轉移技術的做法是一致的。”劉彥龍說。
路透社則援引諮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電池原材料負責人Adam Webb的話稱,此次擬議的措施將幫助中國保持在鋰電池材料方面的市佔率,並確保中國國內電池供應鏈的鋰化學品的生產穩定。
他還指出:“這可能對希望使用中國技術生產鋰化學品的西方鋰生產商構成挑戰,取決於實施的出口限制程度。”
業內也對出海建設磷酸鐵鋰產能的國內企業的處境表示擔憂。截至目前,已有湖南裕能(301358.SZ)、龍蟠科技(603906.SH)、萬潤新能(688275.SH)等企業明確了將在海外佈局磷酸鐵鋰材料產能。
中國在當前全球鋰電產業鏈中具有絕對性優勢,尤其在此次調整涉及到的磷酸鐵鋰技術方面。
磷酸鐵鋰和三元爲當前主流的兩種鋰電池技術路線。相比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火災風險等優勢,但其能量密度較低。
此前,海外市場將三元電池視爲主流路線。很多海外頭部動力電池生產商並不看好磷酸鐵鋰技術路線,認爲其不適合高檔汽車市場,因此它們主要專注於三元電池的生產。
在中國市場,由於近幾年創新技術的發展,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得到提升,性價比優勢充分凸顯。2021年7月起,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超越三元電池,此後一直保持領先。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在價格競爭力和熱安全性方面的優勢,當前全球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如寶馬、奔馳等都開始選擇採用磷酸鐵鋰電池。
得益於較早的佈局,當前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生產商爲中國企業。據真鋰研究統計,全球70%以上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其中90%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由中國企業生產。
除了磷酸鐵鋰製備技術外,商務部此次還新增了對提鋰技術的出口限制,具體包括“鋰輝石提鋰生產碳酸鋰技術”、“鋰輝石提鋰生產氫氧化鋰技術”、“金屬鋰(合金)及鋰材製備技術”以及“含鋰淨化液製備技術”。
Mysteel稱,預計2025年碳酸鋰價格將在6.5萬-9萬元/噸之間波動。低價將導致鋰雲母等高成本碳酸鋰供應出現利潤倒掛。因鹽湖提鋰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明年全球新增碳酸鋰供給將主要來自中國青海鹽湖增量及阿根廷鹽湖增量。
由於阿根廷現有的鹽湖提鋰技術大多來自中國,因此限制提鋰技術出口將對阿根廷鹽湖開發進度產生較大影響。
目前已在海外佈局鋰礦項目的中國企業包括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雅化集團(002497.SZ)、紫金礦業(601899.SH)等。其中,贛鋒鋰業、紫金礦業等公司在阿根廷有佈局鹽湖項目。
關於此次《目錄》調整是否會對企業海外鋰礦項目造成影響,有不願具名的企業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公開的信息較少,尚無法確定是否會對企業的海外項目造成影響,還需要繼續關注後續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