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的眼鏡上市公司,徹底涼了?
2021年6月至2024年8月,歐普康視股價從109.19億元下跌至13.61元,最大跌幅超過85%。
曾經,歐普康視是一家接近千億市值,有着“眼鏡茅”之稱,但如今,僅剩下不到200億市值。
要命的是,即便跌了這麼多,還是讓人很難看到希望。
近日,歐普康視(300595.SZ)發佈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南京歐陶擬減持佔公司總股本3%的股份。儘管減持行爲可能跟質押比例過高有關,但是,在股價跌幅已超8成的情況下,再拋出鉅額減持,對市場信心是巨大的打擊。
事實上,曾經的歐普康視,邏輯非常過硬。
第一,青少年近視率及近視人口數量龐大、且越來越多;第二,歐普康視的核心產品角膜塑形鏡也就是OK鏡,是首款獲批的國產OK鏡,競爭格局好,獨享市場紅利;第三,OK鏡具備高客單價、高復購率等特點,毛利率高,盈利能力穩定;第四,自建視光終端,向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擴張,鞏固護城河的同時,拓展贏利點。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曾經的香餑餑,突然間就不香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集採!
2022年10月,河北省發佈通知,OK鏡首次納入集採範圍;2023年6月,根據中選結果顯示,OK鏡列入集採,根據國盛證券的研報預測,降價幅度在30%-55%之間。
然後,集採帶來的影響反應在了業績上。
今年前三季度,歐普康視營業收入14.3億元,同比增長8.44%,淨利潤5.2億元,同比下降2.87%。單看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但淨利潤下滑了12.48%。
顯然,增收不增利,以價換量並沒能帶來業績的增長。
這樣一來的話,歐普康視的邏輯悄悄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伴隨着集採的推進,產品不斷降價,導致毛利率尤其是淨利潤率下滑;另一方面,從2023年開始,國產和進口的註冊證已達到了19家,其中有9家是境內企業,這就意味着,競爭趨於激烈。
除此之外,替代品也越來越多。比如低濃度阿托品、軟性減離焦接觸鏡、減離焦框架眼鏡等產品,對歐普康視的增長構成了不利影響。
儘管說,歐普康視在大力拓展新產品、新業務,但是,還是很難對核心產品OK鏡構成替代關係。
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集採的影響下,核心是殺邏輯,跟業績可能並不是強關聯。
舉個例子,興齊眼藥(300573.SZ)過去幾年的業績都保持高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增速接近60%,但是,過去7個月時間,興齊眼藥跌幅達到了65%,股價跌回了四年前。要知道,跟2020年比,興齊眼藥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翻了好幾倍。
另外,像恆瑞醫藥(600276.SH)這樣的創新藥公司,創新能力比較強,不會對某一款產品過度依賴。但是,股價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大跌。
所以,這一輪股價的下跌,像是對醫藥行業集體無差別下殺,只是說有的跌的多,有的跌的少。以歐普康視爲例,市盈率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150倍,所以,殺起來的話也很更猛。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個解釋。
從社會層面出發,考慮到國家的醫療負擔越來越嚴重,而醫藥、醫療器械的淨利潤率卻高達30%甚至40%,遠遠高於製造業的平均回報,在當下的背景下,是不是代表着某種不正確?
綜上,關於歐普康視股價的下跌,咱們做個總結:
首先,業績下滑是影響因素之一;其次,伴隨着業績下滑,殺估值不可避免,屬於是償還過去“過度泡沫”的債;當然,核心還是殺邏輯,行業層面無差別壓縮估值。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關於集採的鬼故事,會不會讓整個醫藥板塊徹底失去投資價值?
有一點可以確定,在這個鬼故事下,廣大投資者已經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