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凝聚全臺眷村人 盼讓眷村文化永留存

中華眷村總會舉辦春酒,現場聚集來自全臺各地眷村人士,場面熱鬧(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爲傳承獨特的眷村歷史文化,去年11月成立的「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遴選出趙怡擔任第一屆理事長。3月23日總會在臺北大直典華舉辦「凝聚力量 萬眷一心」春季聯歡晚會,現場彙集桃園忠貞新村、左營明德新村、鳳山黃埔新村、臺北成功新村等,涵蓋海、陸、空、勤、警各地眷村出身的第二代人士,包括前國防部部長李天羽、高華柱、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前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退警總會總會長耿繼文、立委王鴻薇、影視明星周丹薇、鄧美芳、熊海靈等共450餘人齊聚交流,現場熱鬧非凡。

中華眷村總會理事長趙怡(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過去全臺大大小小的眷村有將近900個,隨着時代變遷,老舊眷村陸續被拆除,有關眷村的史實也隨之逐漸式微;趙怡與其他志士仁人集結全臺各地眷村人士,成立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將來更計劃成立各地分會,爲保存與傳承臺灣獨有且寶貴的眷村歷史文化而奉獻一己之力。

晚會開場儀式上,由女青年國旗隊高舉國旗及代表不同軍種的眷村旗幟進場拉開序幕,展現出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凝聚各方力量、爲全體眷村族羣發聲的決心。緊接着全體與會者共同高唱國歌與三軍軍歌,向過去爲臺灣的安定貢獻力量的國軍致敬。趙怡在致詞中提到,民國38年前後,百萬軍民隨着國民政府遷臺,並以血汗與勇氣捍衛臺灣的安全,並促成其後的繁榮昌盛。但是近年來,不斷聽見部分人對大陸來臺軍民的種種偏見和污衊,我們不容再保持緘默,我們必須爲前人的奉獻、爲歷史的真相、爲社會的公理挺身而出,有所作爲。

女青年高舉國旗及不同軍種眷村旗,展現中華眷村總會凝聚衆人力量的決心(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也表示,有志一同的眷村人只有團結,纔能有力量在混亂的局勢中撥亂反正;雷倩也說,過去婦聯會建造了282個村子,婦聯會的前輩們非常努力在承擔責任,而身爲眷村第二代,我們也應該承繼歷史、傳承文化,並承擔兩岸和平的責任。

在左營眷村長大、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表示,眷村多元、包容的文化,爲臺灣培育了無數人才,救國團也希望培養出正面、積極的青年,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康樂的中華民國。前國安會秘書長鬍爲真說,雖然我不是眷村子弟,但我的父親曾經在臺北建了一個眷村,讓將領們沒有後顧之憂,擋住中共攻擊。在座各位,很多人都奉獻了幾十年給國家,盼大家都能繼續盡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做社會的中流砥柱。

來自桃園忠貞新村的打歌協會,爲晚宴帶來精彩表演(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當晚參與活動的還包括前國際奧會委員、來自臺北成功新村的吳經國,眷村第三代、北投中心新村張中模,打歌協會前理事長、桃園忠貞新村魯李仁,臺中彩虹眷村開創人魏丕仁,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鄭羽庭等人,秉持着相同的信念,以自己擅長的方式,讓逐漸式微的眷村文化不被社會大衆遺忘,更要以新的姿態在社會上持續閃耀。

過去的顛沛流離,造就了軍公教第二代堅韌奮發的性格,培育不少在各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房產界的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知名氣象專家李富城、活躍於政論界的前大使介文汲、外交耆宿胡志強、戴瑞明、王豫元等人,甚至如鄧麗君、林青霞、歸亞蕾等影藝界頂尖影藝紅星也都在眷村中渡過童年時期。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監事代表盼全臺眷村人團結一心,讓文化永留存(圖_中華眷村總會提供)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發行「眷戀之村」作爲總會會刊,並創建「眷村樂生活」Line官方帳號,結合歷史、故事、傳記、眷村旅遊、眷村美食等內容,將文化與世代介接,讓眷二代、眷三代及喜歡眷村文化的民衆,一起回顧那個壯烈的年代,也還原更多與1949年爲起點的近代史真相。